從前我也有個家,還有親愛的爸爸媽媽,

有天爸爸喝醉了,撿起了斧頭走向媽媽。

爸爸啊爸爸砍了很多下,紅色的血啊染紅了牆!

媽媽啊的頭滾到床底下,她的眼睛啊還望著我呢!

然後啊爸爸叫我幫幫他,我們把媽媽埋在樹底下,

然後啊爸爸撿起斧頭了,剝下我的皮做成娃娃!

……

問診室內,我看著面前七歲大的小女孩,她的嘴裡不停的哼!著這首童謠。表情呆滯,雙眼無神,卻配上那張可愛的臉蛋,讓人看上去就有一種詭異的反差感。

“秦玉,你有接觸過這種病例嗎?”

這次是瑞軒找到我,眼前這個女孩,很棘手,他不得不需要我的幫助。讓她意識到她現在正處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倒是見過不少精神分裂的病人,他們會分裂出很多奇怪的人格,有些人格甚至是一隻貓,或是一塊石頭……還有人是純粹的妄想症,他們會把自己想象成是某種神奇生物,擁有特殊能力的異能人。但這小女孩……”

眼前這個小女孩叫小紅,她和我見過的所有病人都不同,她把自己當成了一首恐怖童謠《妹妹揹著洋娃娃》裡的女主人公。

那個童謠來自一段恐怖傳說改編,歌詞基本就詮釋了整個故事。

醉酒的父親砍下了母親的頭,把頭埋在樹下。但女兒卻告訴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家裡,一直都被爸爸背在身後。

爸爸最後嚇壞了,他也把女兒的頭砍了下來,剝開了她的皮,做成了一個洋娃娃。最後父親因為酒精中毒,也死了,只留下了那個被做成洋娃娃的女兒。

小紅深刻的認為,她就是那個被做成洋娃娃的女兒。

我在瑞軒那得到了小紅的資料,她並不是孤兒,也的確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一直都很愛她。但,直到她的父母死後,小紅的精神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至此就在她的幻想中,把自己認定成是《妹妹揹著洋娃娃》那首童謠裡的女兒。

“我們能聊聊嗎,雖然你的歌唱的很好聽,但這麼唱下去我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我覺得小紅應該能和人正常溝通,也能聽懂大人說的話,我沒必要去用面對小孩的口吻跟她交流。畢竟她的樣子就像是經歷過很大波折的人,也要比同齡孩子心性更加成熟。

走到花園去看櫻花

娃娃哭了叫媽媽

樹上的小鳥在笑哈哈

娃娃啊娃娃 為什麼哭呢

是不是想起了媽媽的話

娃娃啊娃娃 不要再哭啦

有什麼心事就對我說吧?

……

小紅沒有理我,依然在唱著那首童謠。

但我知道,其實這首歌只是一首簡單的兒歌,被恐怖傳說改編了歌詞。在透過這個七歲的女孩口中唱出來,確實有些瘮人。

“你母親是怎麼死的?”

我嘗試繼續問她,這首歌的歌詞裡已經解釋了答案,但這也是面對心理病患的一種直接引導。聊一些她最深刻的話題,然後尋找可能切入的點。

果然,小紅不再低吟,抬起頭,那雙空洞的眼神閃過一絲恐懼,但很快,一種有些陰森的笑容就取代了它。

“爸爸用斧子,砍下了媽媽的頭,媽媽的頭,滾落到床腳,還睜著眼睛看著我……媽媽那時候,一定很疼,很疼……”

小紅用一種悲傷的語氣說著,和臉上詭異的笑容匹配,顯得格外怪異。

“我是說,你的父母,你的親生父母。他們是怎麼死的?你的爸媽那麼愛你,她們怎麼會傷害你呢?”

現在,小紅覺得自己是一個洋娃娃,一個被切掉了腦袋後,用自己的皮縫合在洋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