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之後。

宋錦一直陪著孩子膩歪。

孩子從最初的生疏到粘人,還不堪清楚的說著童言童語,宋錦都很耐心地跟著,心軟得一塌糊塗。

小玉也在一旁。

十歲出頭的小姑娘,看起來很是可靠,把兩個小娃兒看顧得很是妥帖。

李氏在一旁看著,見宋錦用過膳食,也沒有要挪動的意思,便開口道:“你不去老宅看一看長輩?”

宋錦抬眸問:“聽說有人生病了?”

那眼神就像是在問,是真病還是假病。

李氏很輕易就讀懂了,嘴角翹起道:“這次還真不是作妖,是我那婆婆真的生病了,還病得不輕,光是看病吃藥就用了大把銀子。”

看出宋錦感興趣,李氏又繼續說道:

“這病不落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好比有一些人,別人生病了,她讓人熬一熬就過了,連幾文錢都不捨得拿出來買藥,當她自己生病了,說不治就會死,銀子立馬就有了。”

宋錦問:“花了很多?”

“不老少了,去藥鋪拿一次藥要八兩。這段時間,你公爹存的那些私房都搭進去了,兜裡比臉還乾淨。”李氏倒不是心疼那些銀子。

而是噁心老劉氏這個人。

噁心了大半輩子,又只能是這樣過著。

“對了,你從誰身上聽到老宅有人病了的?”李氏可是看著宋錦回來,並沒有問過誰。

宋錦只能把自己先回去宏村的事情說了說,“我聽鄰居說老家來信,說有老人生病,大家都回去了,本以為有人又要鬧么蛾子,想要糊弄誰呢,倒是沒想到是真的。”

“可不?”

李氏笑道,“剛聽到的時候,我也這麼想著。那信是先提婆婆生病,再提到中元節要來了,說老人想家裡熱鬧熱鬧,讓三兄弟回老家過節。”

說完這些話的時候,李氏的眼神有異。

很顯然這其中又有事情。

宋錦面帶認真地聽著,“那邊還有事兒?”

“有呢,是小叔子從京師回來,說要參加這次的科考,路費啥的讓咱們三房人都湊點兒。”李氏提起這個就是一言難盡。

宋錦又問:“是誰提要湊銀子的?”

“還能有誰?床上病著也不安生的那個。”

李氏想到這個就奇怪,“小叔在京師讀書兩年,那花銷理應不小的,我看小叔那衣著就不便宜,隨便一身都要十幾二十兩,可不像是寒門學子。過得比我們都要好,偏生要問我們要錢。”

“大家給了嗎?”

宋錦知道秦老頭並不缺銀子。

李氏搖頭,“錢都給婆婆治病了。”

“這事情不用理會,四房不缺錢。”

宋錦想了一想終究是沒有把五千兩道出。

五千兩一年,在尋常的百姓之家,相當於一筆天文數字。有前世的記憶存在,宋錦不想再給這筆錢,然而此事是她父親出事之前的決定。

沒有足夠的理由,不好向宋懷昌提出。

李氏和宋錦聊了很多,見宋錦還是坐著不動,無奈地說道:“你剛回來作為晚輩,還是去老宅那邊探望一下好些。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要去一趟,做一做樣子也行。”

這是孝道的問題。

老人慈不慈很難有個說法,但是作為小輩回村不去探望老人,便會被傳成不孝。

宋錦點了點頭,讓黃婆子幫忙收拾出來幾樣禮物,一會要拿去老宅那邊。

再順便給二房和三房帶一份。

於是宋錦索性連衣服都沒換,雙手提著禮物,再加上黃婆子和小玉各帶著東西,踏著落日的餘輝,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向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