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下來,所說的話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即便是如此對於臣子來說,都是天大的恩賜。

有了這麼一遭。

秦馳再回去大殿。

一群圍坐在一起,依舊在商議,滴水未進的大臣們,雙眼都熱了。

不過,想刀掉秦馳的眼神也不敢那麼明顯了,這可是個明成帝看重的人。

“秦祈安,你可有何意見?”

一個鬢髮斑白雙眼依舊炯亮的人問道。

秦馳抬眸看去,見到是兵部尚書,也是內閣的大臣廖勇問自己。

他忙不迭向廖勇作揖行禮,“大人,在場的諸位哪個的經驗不比下官豐富的,下官站在一旁學習即可,是萬萬不敢在諸位大人面前班門弄斧的。”

“讓你說就說,一堆廢物作甚?”

兵部尚書也是武將出身,說話比較直接。

秦馳見其他人都看著自己,貌似在等著他說話,他苦笑又無奈的說道:“具體的章程下官是沒辦法拿出來的,不過,下官清點庫存的時候,見到一些舊的東西,也不是不能二次利用,好比舊的棉服可以折開棉花,清洗晾曬再彈過之後,還是能使用的,雖說沒有新的品質好,總歸是能用是不是?至於那些廢鐵,也不能浪費,可以……”

秦馳比這些大臣多了份優勢。

即是他出身於貧苦之家,居於清貧之家十幾年,見慣了民間疾苦,知道那些堆積在庫存的東西,對於庫存上舊東西,於清貧之家來說皆是好東西。

一堆東西經過秦馳的嘴。

不但能折上一筆銀子,減少損失,即便是那些廢棄的,也有部分可以賣些銀子。

這當中不是沒有寒門出身的官員,只是養尊處優數十年都忘記了曾經的疾苦。

更別說百姓間需要什麼。

接著大家一人一個意思,有人記錄下來,再經過眾人的商議,在太陽落山之前,還真的想出了一份似模似樣的章程。

跟秦馳商量了一天下來。

對他的怒火竟然莫名減少了大半。

而餓了一天的大臣,也沒空再搭理秦馳,出宮就坐著車回府。

唯一走得悠哉悠哉的人,估計就是吃過午膳的秦馳。

“秦大人不急嗎?”

身邊突然一個男子低沉的聲音,帶著幾分笑意地問起。

秦馳回頭一瞧,正是錦衣衛指揮使,“是指使使大人,不知您在這裡,在下失禮了。”

“是我唐突了,我是奉陛下之命,特意來送您回府的。”錦衣衛指揮使腰間繡春刀,行走間如同一尊殺神。

見之不論是官員和百姓,皆是退避三舍。

秦馳很想詢問一句。

陛下此為何意?

但很快他就明悟了。

明成帝心裡也清楚秦馳的處境,擔心他會中途被人刺殺了,良心發現讓指揮使送他回去,畢竟今日的他著實太過可恨。

掀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