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居然忘詞了,到中間一段完全空白,正好倉促結尾收場。

“唉,還是大意了!”

孫策品著茶,搖頭嘆息。

雖然他昨晚在腦海中演練了無數遍,但面對那麼多名士,還是有些緊張,這就是所謂的氣場和心態還不夠,需要慢慢沉澱。

此時的孫策就像兩個人吵架,吵完之後越想越覺得不滿意,哪一句該怎麼回,哪一句該怎麼罵回去,真是越想越氣。

“兄長今日技驚四座,在場眾人無不折服,一片求賢之心人盡皆知,終於能獲得江東士子之心了!”

正嘆息之時,孫權和周瑜送客轉回。

周瑜也笑道:“伯符問罪張溫,讓張允主動出自建設學院,此計大妙,此舉也是意味深長啊!”

孫策收起心中遺憾,笑道:“這也是看人下菜,張允輕財愛士,便藉故讓他去做這件事,如果換做是朱桓,必會勃然大怒,也是投其所好.”

孫權問道:“不知兄長打算將學院建在何處?”

孫策早有主意,言道:“方今中原大亂,百姓流離,逃至江東者不計其數,我們要儘量聚逃散之民,立學校、廣屯田、興治教,而曲阿、丹徒均非得利之處,我打算以秣陵為江東治所,重新修治秦淮河,以此為核心向周圍發展,你二人意下如何?”

孫權略作思索,點頭道:“秣陵有淮河通大江及南方各郡,水陸通達,又近鄰江北,適合接納逃難之人,只是修繕城池、治理河道,需要大量物資,如今還要推行屯田,耗費甚多,只恐府庫開支難以支撐.”

孫策言道:“此乃長久之計,待我收拾了李術,就將治所移至秣陵,至於秦淮河的開發,我來想辦法,雖然府庫空虛,但這些世家豪族個個都是資產過億,可以讓他們來出力.”

孫權蹙眉道:“只恐他們不願甘心出資,若是用強,豈非前功盡棄?”

“我自有辦法讓他們甘心情願出錢!”

孫策擺擺手,言道:“內政之事不可操之過急,但廬江李術必須要早除,不可叫他成了氣候.”

周瑜言道:“先前我等商議,待內部之事穩定,就北上征討李術,只是眼下錢糧依舊缺乏,不宜起大軍出征.”

“還是缺錢的問題嗎?”

孫策皺眉,沒想到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居然也是“窮”,問道:“眼下籌措各地錢糧,可供多少兵馬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