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我們所處地正是爪哇島麻喏八歇國。此國港口距離此地還有一百五十里。應該是風浪導致航線有所出入。”

馬莫回到鄭和船隊處,對鄭和稟明情況。其他小隊陸續回來,與馬莫所說情況,相差無幾。

鄭和聽明情況,略思片刻說道:“好。命令各將士就地休整,三刻後出發去港口,力爭落日前到達。”

“是。”

伴隨著落日的餘暉,鄭和的船隊逐漸向麻喏巴歇國港口駛進。而伴隨著他們的到來,麻喏巴歇國此時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故。

東王和西王開戰了。

時間回到一三八九年。一三八九年,大明洪武二十二年,麻喏巴歇國國王拉查沙納加拉死亡,隨著他的死亡,麻喏巴歇國國勢正式進入由盛轉衰階段。

因為不斷的對外征伐和對內加強剝削引起國內人民的日益不滿和反抗。所以麻喏巴歇國一直處於動亂期間。而這也就是這段時間內海盜盛行的主要原因。

在一四零一年,也就是大明建文三年時,麻喏巴歇國王族內部爆發了內戰。

這場內戰不是為人民的戰爭,而是為了自己一己私慾的戰爭。拉查沙納加拉的子孫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以拉查沙納加拉的大兒子納加拉一世為首的王派,另一派則是以拉查沙納加拉的第十三個兒子為首的納加拉十三世為首的王派。

一世和十三世以布蘭達斯河附近的新闢村落麻喏巴歇首都為界,各佔一地,命名東西二王。

東王實力略遜西王,所以一直處於被壓著打的地步。在一四零六年夏,也就是鄭和到麻喏巴歇國境內的時候,東王已然是強弩之末。他終於動起了找外援幫忙的念頭。

東王的一舉一動,西王盡收眼底。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眼看著王國即將收入囊中,為了勝利的果實不被東王的殊死反擊而功虧一簣。西王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凡是陌生面孔以及外族人員,一律格殺勿論!

西王不知道的是因為這個決定,從此改變了麻喏巴歇國的命運。

鄭和這是第一次來麻喏巴歇國,其實自明朝以前的唐朝就有曾經來過麻喏巴歇國的記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兩地人互為來往定居,誕下會說爪哇語的人的原因。只是那時候麻喏巴歇國還不叫這個名字罷了。

元朝時期,大概一百一十三年前,羅登·韋查耶以將國家併入元朝為條件,聯合元兵將查耶卡旺推翻後,隨即又立馬背棄約定襲擊元兵。

因為元兵沒有防備,故而大潰,最終無奈撤走。而韋查耶也如願統一爪哇島建立麻喏巴歇王國,成為麻喏巴歇國第一任國王。

麻喏巴歇國是海口處。承上啟下,承西以東。是個極其重要的海外貿易中轉口。鄭和這次所要去的終點--古裡,就由這條航線經過。

當船隊終於得以靠港,船隊上的人都長舒了一口氣。這次靠岸不似半日前的臨時靠邊休整。

這次不僅可以有一段相對較長的適應時間,最重要的還是貿易和補充水源食物等各種物資。足足一千人化整為零去往集市進行運作。

李二狗對這個從來沒見過的國家,充滿了好奇。在鄭和安排妥當後,他也向鄭和請求了一個翻譯員,準備去這個國家逛逛。鄭和應允了。

李二狗告謝離開。集市上,並沒有想象中的熱鬧。往來走動的人,交易買賣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攤位破破爛爛,根本不像是一個靠往來貿易發達起來的國家。偶爾經過的人,看向李二狗和宋英這兩個外鄉人,眼神裡不是特有的好奇,反而是畏畏縮縮居多。

這讓李二狗心中升起了一絲不一樣的感覺。

“宋小哥,這是怎麼回事?”李二狗問向一旁的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