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際。
距離古裡國海盜之戰已經過了四個月了。
古裡國內,因為四個月之前而被損壞的街道和房屋也早已修建完畢。人們又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除了那山上的新墳與躺在裡面的新人。
一位獨臂的漢子難得抽了一點時間,帶著自己妻兒,帶著自己的小兄弟趕去山上準備拜祭一座墳。
這座墳裡躺著的是,那位說希望能在以後的日子裡,還能聽到自己和兄弟竊竊私語的人。
時間會沖淡一切,包括戰爭和傷痛。但銘記於心的恥辱和家國情懷卻依舊永駐,代代流傳不息。
呼~
山間陡然刮來一陣風,帶著紛飛的樹葉遙遙向大海弓腰。
這是季風。
也是適宜遠行之風。
“起風了。”祭拜完武大人之墳的獨臂漢子感受到風向的變化,嘴裡似有若無的發出一聲嘆息。
作為常年生活在這的人,他當然知道這股風的意義。
季風起,乘風去。
古裡國作為貿易港口國,貿易始終才是其生存之道。
他遠眺古裡國港口。在那裡,是和古裡國貿易的紛紛出行的船隻。
它們準備乘著這股季風,回到自己的故土。
而和古裡國並肩作戰,消滅海盜勢力的大明鄭和的船隊,也混在其中準備出發回程。
因為還有後續很多貿易上的細節,以及和古裡國簽訂更多的協議,所以鄭和船隊足足待滿了四個月才離開。
此時,距離他和三佛齊施進卿約定的日子已經過了兩個月之久。
期間鄭和曾派了一小支船隊去往三佛齊給施進卿說明了緣由。
施進卿聽了鄭和的解釋深表理解。並同樣反饋鄭和道,陳祖義這次靠岸後也有意無意的待了許久。
經常收集情報,似乎對鄭和收編很有興趣。
施進卿認為,陳祖義這麼快就上鉤,肯定也是抱有其他的目的。故而希望鄭和能多加小心。
鄭和對此心有了然,不怕賊不偷,就怕賊不來。
鄭和船隊告別沙米地,帶著沙米地的心意與拜望大明皇帝的古裡國使臣緩緩駛離古裡國,向著三佛齊前進。
而另一邊,收到風聲的陳祖義,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劃著,為鄭和準備著一份神秘大禮。
---(分割線)
“施大人,久違了。”船隊再次到達三佛齊,見著久違的施進卿,鄭和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鄭大人辛苦了,還請府上一聚。”施進卿眼裡飽含激動,迫不及待的想再請鄭和入府。
“且慢,喝酒的事等應該做的事,做完了再喝也不遲。”鄭和神秘一笑,慢悠悠的說道。
“哦?”施進卿面露好奇,試探性的問道:“鄭大人意思是?”
“嗯。”鄭和微微頷首。
“陳祖義派人來和我接觸過了,表示願意投誠,效犬馬之勞。邀請我去往渤林邦國赴宴,並商談上京一事。”
施進卿沉重的呼了一口氣,憂心忡忡的道:“渤林邦國是三佛齊的一部分,就在向南三十里。
不過那裡是陳祖義的地盤,他手下全是海盜,我亦無從插手其中。如若有詐,鄭大人您的性命擔憂啊。”
“呵呵。詐肯定是有詐的。陳祖義如果這麼爽快就收了手,他也就不會當海盜了。估計是看中了我這船隊裡的東西吧。”鄭和輕輕一笑,抬眼看了一眼自己的寶船,雲淡風輕的說道。
他下洋兩年之久,所到國家眾多,所得寶物錢財眾多,這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
陳祖義稍微用點心就能探查到。按照他貪婪的性格,不對他的寶船起貪慾,那就真的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