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縣,今夜縣城裡沒有宵禁。

此時已是傍晚,從縣城唯一的一條大街的街頭往下走,沿街兩邊的商鋪都已經掛上了燈籠。

還有燈山,是非常有錢的鄉紳和商家一起做,縣衙也做了一座,在大街裡佔了好些位置。

沿街走動的百姓們很震撼,他們第一次見縣城的元宵節這麼熱鬧。

衙役抬著一箱東西跟在宋恂身後去了縣城最大的酒樓,縣衙離大街有點遠,應該說是離街上最熱鬧的那一段有點遠。

今晚他打算在酒樓樓上的包廂裡辦公,站在包廂窗前可以看到大半條街,遇到突發情況他可以隨時排程。

夜幕降臨,燈山被點亮,街上傳來孩童“哇哇”的歡呼聲,他起身到窗前站著,看著下面熱鬧歡呼的人們,不由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個其實不算熱鬧,與他以前在京城或是前世見過的相比,這裡的熱鬧不及那會的十分之一。

可是站在這裡看著,他的心境卻和那時不一樣,或許是因為這份熱鬧裡有他的功勞在,這是他治理出來的縣城,下面歡呼的是他的子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官一年多,他也慢慢找到他存在這個朝代的意義。

既然出來出來做官,那麼就要為百姓著想,為他們謀福利,不枉費他穿越到古代這一遭

-

過完元宵,姜瑤拿出自家的辣椒種子準備催芽。

去年在院子牆角下種了十幾顆,摘了半籃給姜直,後面她們又摘了三次,留下的辣椒籽有一小包了。

這小包種子夠他們種一畝地了,還是按照去年的方法,先用溫水泡上,攪拌後放在比較溫暖的廚房裡。

姜阿爺在一旁看著,“瑤瑤,木槽和河土已經搬到新宅子那邊了, 這些種子明日我拿過去那邊種。”

“好啊,家裡的草木灰也帶一袋過去,這時還有點冷,撒一層草木灰上去。”

“行。”

泡了種子後,姜瑤便和瀟舞帶著打蛋機去了瀟舞買的新店。

新店也在長青街,美女富婆財大氣粗買了間兩層的店鋪,面積比姜瑤她們的食肆大。牆壁是清一色雪白的牆壁,寬敞明亮。

裡面幾個十四、五歲的小娘子和一個婦人,幾人穿著相同的衣裙。

一進店,瀟舞就向姜瑤介紹道:“這些都是我從閣裡帶過來丫鬟,白姨會做一些糕點。

都很可靠,你挑幾個留在烤房裡幫忙,其他就在外面當店員賣糕點、招待客人。”

接著對丫鬟們說:“這是咱們的二掌櫃,她年紀雖然比你們小,但是本事大著呢,負責店裡的所有糕點製作。”

雙方介紹完,姜瑤便在店裡上下轉了一圈,二樓有包廂和大廳,可以擺放桌椅。

店面後面是烤房,和兩間小房間,可以住人也可以放材料,再過去就是院子。

烤房空間不小,靠院子的那面牆搭了三個烤爐,煙囪露在外面。

按照姜瑤說的,烤爐中間用鐵網分了上下層。另外泥爐子也放了兩個。

烤房裡材料不少,蒸籠、平底鍋、烤盤、鐵盤,平底的和高的低的,大小都有、木盆、湯缽、長手柄的茶筅打蛋器、刮板、過濾的紗布、刀勺等等應有盡有。

“這裡還需要有一張大的操作檯,臺子下還可以做小櫃子放材料。靠牆也擺兩個櫃子。”

瀟舞:“行,瑤瑤你畫出來,我去找木匠定做。”

姜瑤點頭,烤房看好了,她也改試新品了。

烤房裡有牛奶,姜瑤打算先做一份古早蛋糕。

她指了三個小丫鬟和白姨留在烤房裡打下手。

“你們想學做蛋糕嗎?想學我就教你們。”姜瑤問道,她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