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已經能想到,他和李世民的一番對話會讓李世民更加關注他,同時會讓長孫無忌對他越發戒心。只是,他沒有想到,他的一番回答還讓李世民有了立他為儲的想法。

回到府邸,李恪一個人徑自來到後院,劉溫早已等待多時,看見李恪,只是微一拱手道:“見過殿下。”

楊妃叮囑過李恪,要對劉溫執弟子之禮。所以李恪對劉溫甚為客氣,道:“師傅不用對恪如此多禮,雖然我們不是師徒,但師傅教傳授恪武藝,便是恪的授意恩師,以後願執弟子之禮待之”說罷便施禮道:“恪拜見師傅。”

劉溫見他語氣堅定,知他心意已決,便隨了他的意思,生生受李恪大禮道:“既然殿下願拜老奴為師,那老奴就受殿下這一大禮。不過,老奴教殿下武藝之事,望殿下以後要慎言。還有,師徒之名也只有能老奴和殿下兩個人的時候,殿下才能如此稱呼。”

李恪立即心領神會,道:“恪謹記師傅教誨。”

劉溫的確的一個好老師,見李恪明白自己的意義,便不再糾纏此事,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殿下對於劍術一道如何理解?”

李恪雖然不懂劍術,但見過舞劍的,前世的記憶中經常看到影視劇中的大俠們仗劍行走江湖,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身強悍的內功,即使一片落葉,也能傷人於無形。只是,他對唐朝是否也存在這樣的人,有這樣的劍術和內功不敢確定。便對劉溫道:“師傅,恪想問的是,當今天下到底有沒有內功一說。”

聽到內功兩字,劉溫很驚訝。畢竟內功之事只存在於江湖,一般人知之甚少。他不明白李恪為什麼會知道。忍不住問道:“殿下也知內功之事?”

李恪一怔,旋即掩飾道:“以前還在王府的時候,偶爾聽秦懷玉提起過。”他知道劉溫不可能跑到秦府問秦懷玉怎麼知道內功一事,所以才敢這麼胡謅。

劉溫點點頭,不再追問李恪知道內功一事,秦瓊當年行走過江湖,李恪從他秦懷玉那裡聽到內功一事也無可厚非。又對李恪解釋道:“世間確有內功存在,如此奇功非奇遇不能所求,更因習練起來頗為艱難,故而習練之人的很少,練有所成的就更少。”

李恪聽到劉溫說確實存在,心裡高興不已,沒想到真的有內功這樣的武藝存在,那是否意味著自己也能練就一身高超的武功呢?他想劉溫既然知道內功,就一定練過。就試探道:“那師傅是否能夠飛簷走壁?不知道內功到什麼境界了?”

劉溫平靜的道:“老奴學藝五十年,略有小成而已。”雖然嘴上這麼說,但語氣甚是傲慢,可見劉溫對於自己的內力境界甚是滿意。隨即又道:“殿下請看。”說罷,摘下一片葉子,隨手一扔,只聽“嗖”的一聲,樹葉便深深陷入亭臺的柱子中。

李恪被劉溫的這一手功夫震撼的合不攏嘴,怔在那裡半天不語。

劉溫見李恪發愣,鼓勵他道:“殿下以後如果堅持苦練,相信成就一定高於老奴。”

李恪聽劉溫這麼一說,回過神來,忙對劉溫行禮道:“請師傅受恪內功修煉之法。”

劉溫嚴肅的對李恪道:“其實,老奴想傳授殿下的是一套劍法,內功只是輔助而已,劍法才是殿下以後安身立命,成就大事的保障。”

李恪靜靜的聽著,劉溫繼續道:“內功之法在於循序漸進,老奴苦練五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殿下雖然聰慧,但至少也需要四十年方能略有小成。而劍法就不一樣,只要殿下勤學苦練,以殿下的資質和意力,再輔以內功之法,二年便可小成,五年便少有人能敵,十年必能大成。殿下所做之事遠勝於武藝之事,武藝只是殿下所學之一二,老奴希望殿下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劍法上。”

李恪知道劉溫是想讓自己苦練劍法,以便生活中防身之用。而他似乎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