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想要治理天下卻又用強力去做,我看他是不會達到目的的。天下是神聖的東西,不能出於強力去治理,不能加以把持。靠強力去治理就會失敗,想要加以把持就會失去。
因此,聖人順應自然而不強力作為,所以不會失敗;不強行把持,所以不會失去。
世間萬物,有的前行,有的後隨;有的性緩,有的性急;有的強壯,有的羸弱;有的安穩,有的危殆。
因此,聖人要去除極端的、奢侈的、過度的措施和行為。
【故事】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個昌盛繁華的國度,名叫景瀾國。新王登基,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快速將景瀾國打造成天下第一強國,讓四海臣服。
這位新王上位伊始,便大興土木,徵調無數百姓,耗費鉅額錢財,修建宏偉奢華的宮殿,以彰顯國威。同時,他還頻繁頒佈嚴苛的律法,對百姓的言行舉止進行細緻入微的規範,稍有違逆,便嚴懲不貸,妄圖以此來樹立絕對的權威,讓舉國上下都按照他的意志行事,大有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的勁頭。
然而,事與願違。百姓們不堪重負,苦不堪言,田間無人耕種,市集蕭條冷落,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迷。各地開始頻繁出現百姓逃亡、聚眾抗議的亂象,原本安寧和諧的景瀾國,彷彿被籠罩在了一片陰霾之下。
朝堂之上,大臣們憂心忡忡,多次勸諫,可新王卻固執已見,認為自已的決策都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只要強力推行,必能成就大業,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已的做法已經違背了治國之道。
在景瀾國的一個偏遠小鎮,生活著一位名叫墨淵的智者。他雖遠離朝堂,卻心繫天下蒼生。墨淵深知,天下乃是 “神器”,有著自身的執行規律,絕非人力可以強行操控。當他聽聞新王的種種作為後,決定前往都城,向新王進諫。
墨淵長途跋涉,終於見到了新王。他沒有直接指責新王的過錯,而是講起了一個故事:“陛下,微臣聽聞,曾有一個漁夫,在河中捕魚。他看到一處魚群密集,便迫不及待地撒下大網,想要將所有魚兒一網打盡。可魚兒受到驚嚇,四下逃竄,不僅漁網被扯破,他最終也一無所獲。這漁夫就如同此刻的陛下,急切地想要掌控一切,卻不知‘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的道理。”
新王聽後,心中微微一動,但仍有些疑惑。墨淵見狀,又進一步說道:“陛下,您看這世間萬物,千差萬別。就如同行走在路上的行人,有的行色匆匆走在前面,有的悠然自得跟在後面;有的性子急躁,做事風風火火,有的慢性子,做事慢條斯理;有的身體強壯,能負重擔,有的體弱多病,不堪一擊;有的安穩度日,有的卻時時面臨災禍。萬物如此,國家亦是如此,怎可用同一種方式去強行治理呢?”
新王沉思良久,開始反思自已的行為。墨淵繼續勸說道:“陛下,聖人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不做那些極端、奢侈、過度的事情。您看那春雨潤物,無聲無息,卻滋養萬物生長;太陽普照,不偏不倚,讓世間光明溫暖。您若能效法自然,去除那些繁雜嚴苛的政令,減輕百姓負擔,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國家自然會繁榮昌盛。”
新王終於幡然醒悟,他當即下令停止修建宮殿,赦免因律法嚴苛而獲罪的百姓,重新制定寬鬆合理的政策,關注民生,鼓勵農桑。
在新王的改變下,景瀾國慢慢恢復了生機。百姓們重新回到田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