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譯文】
百姓遭受饑荒,是因為統治者徵收的賦稅過多,所以才陷入飢餓。
百姓難以治理,是因為統治者政令繁苛、肆意作為,所以才難以治理。
百姓輕視死亡,是因為統治者過於追求優厚的生活,(為此不惜搜刮民脂民膏),所以百姓才看淡生死、敢於冒險。
只有那些不把養生之事搞得太奢靡,不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的統治者,才比那些過分看重個人享受的人更賢明。
【故事】
在遙遠的古老大陸,有一個強盛的國度 —— 耀陽帝國。帝國初建之時,君主耀輝賢明,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然而,幾代傳承之後,新即位的君主耀威卻逐漸背離了先祖的治國之道。他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建立超越前人的豐功偉績,以彰顯自已的無上權威。為了滿足自已奢靡的生活和龐大的野心,耀威開始不斷加重賦稅。原本只需繳納兩成收成的農戶,如今竟要上繳七成,百姓辛苦一年,收穫所得所剩無幾,許多家庭連溫飽都成了問題,食不果腹的情況在各地農村蔓延開來,這便是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不僅如此,耀威熱衷於大興土木,下令在國都修建一座前所未有的豪華宮殿,以供自已享樂。為了趕工期,他頻繁徵調民夫,使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被迫離開農田,農事荒廢。各地官員為了迎合君主,也紛紛效仿,層層加碼,制定各種嚴苛政令,百姓稍有不從,便會遭受牢獄之災。如此一來,民間怨聲載道,可朝堂之上的耀威卻渾然不知,依舊沉浸在自已的宏偉藍圖之中,這直接導致了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在帝國的邊陲小鎮清平,有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輕鐵匠。他原本靠著打鐵手藝,雖不算大富大貴,倒也能安穩度日。但如今,賦稅重壓之下,家中生計難以維持,父母也因長期營養不良臥病在床。阿福看著鄉親們一個個在苦難中掙扎,心中滿是憤懣。
與此同時,宮廷之內,耀威依舊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每餐必備山珍海味,所用器具皆為金銀打造,衣物更是綾羅綢緞,配飾鑲嵌著各類珍寶。他身邊的寵臣為了討好他,還不斷進獻奇珍異寶,搜刮民脂民膏的行徑愈發肆無忌憚。百姓們得知後,心中的怒火被徹底點燃,大家覺得自已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而君主卻如此厚待自已、不顧民生,生死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於是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的現象在各地頻繁出現。
清平鎮的百姓們在阿福的帶領下,開始暗中聯絡周邊村鎮,大家商議著要向國都進發,向君主請願,希望能減免賦稅、廢除苛政。訊息很快傳到了耀威耳中,他大發雷霆,當即下令派兵鎮壓。
就在局勢一觸即發之際,耀威的皇叔耀德站了出來。耀德一直潛心研讀古籍經典,對《道德經》領悟頗深,他深知國家危在旦夕,趕忙進宮面聖。
耀德向耀威痛陳利害:“陛下,如今百姓之所以飢寒交迫、難以治理,甚至不懼生死奮起反抗,皆是因為您食稅過多、政令繁苛,且過度追求個人享受啊!您看看,各地百姓苦不堪言,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您需放下奢靡的生活,減少賦稅,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方能挽回民心,重現帝國昔日輝煌。”
耀威聽後,心中雖有不甘,但看著皇叔懇切的眼神,又想到近來國內的動盪局勢,不禁陷入沉思。最終,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