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有些不死心。他猜測:或許嚴嵩已經悄悄重新投到了朱栽圳門下,這些話都是嚴嵩教朱栽圳的吧?

那好,我就提出一個嚴嵩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替裕王找回場面。

想到此,徐階拱手問道:“既然景川王說裕王提出的國策不可行。那您能否為朝廷指出一條開源之道?”

朱栽圳還沒開口,嘉靖帝搶先說道:“徐愛卿。你有些強人所難了吧?圳兒尚在病中。你們幾個人想破腦袋想了好幾年,都沒想出的開源之道,他一時之間又怎能想得出來?”

朱栽圳的目光,瞥了一眼滿頭白髮的嚴嵩。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後世各種影視作品總說,是高拱在隆慶元年推行了“隆慶開關”,打破了大明的海禁。

其實不然。嚴嵩失勢前的一年,這個八旬“奸相”頂著士大夫們的壓力,開放了寧波、泉州、廣州三處為通商口岸,為隆慶開關打下了基礎。

朱栽圳計上心來:“父皇,兒臣倒是真有一計,可為朝廷財政開源!”

徐階心中暗笑:癩蛤蟆打哈欠,景川王你好大的口氣!

嘉靖帝道:“哦,講講,什麼計策?”

朱栽圳侃侃而談:“據兒臣所知,大明的瓷器如果運到西洋去,可以賣出六倍之價。絲綢、棉布運到西洋去,是八倍之價。茶葉運到西洋去,是十倍之價。

江南中等富戶人家所喝的茶葉、所用的瓷器,在西洋只有皇室貴胄才享用得起。兒臣想,為何不開放幾個海邊府城,跟西洋人做生意?”

“噗嗤”,徐階竟然笑出了聲:“請恕臣無禮。王爺的那條開源之計,是不是開關通海?您想到的,我們內閣早就想到了!您難道不知道?嚴閣老三年前就提出了開關通海。內閣所有人,也包括我,都非常贊同。

然而當時,卻遭到了都察院、六科廊所有言官的聯名反對。各地巡撫、藩臺、臬臺上摺子反對的亦有二十多人,幾乎釀成政潮。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哦對了,當時王爺似乎不怎麼關心國事,不知此事倒也正常。”

開關通海,不僅能讓國庫多一條生財之道。還能讓商人賺的盆滿缽滿。絲綢、茶葉、棉布的價格也會上漲。那些織戶、茶戶也會跟著沾光。

不僅如此,內閣的這幾個人,私下裡都開著商行。他們也能借著官商之便,在通商口岸大發橫財。

這條國策可謂是利國、利民、利己。故而當時內閣中的兩派,破天荒的走到了一起,支援開關通海。

然而,天下士大夫的反對聲太大——封關禁海是太祖爺所定製度。

那些自詡清流的言官們,以“祖制不可破”為理由,聯合起來反對。地方督撫為了顯示自己遵從祖制的決心,也只能跟著清流們聒噪。

最終這個利國利民利己的國策,在天下士大夫的反對下流產。

朱栽圳問徐階:“天下官員反對開關通海,原因是不是‘違背祖制’?”

徐階答道:“正是如此。祖制不可違。”

朱栽圳微微一笑:“假如孤有法子,不違背祖制,卻依舊能跟西洋人做生意呢?”

高拱正色道:“王爺,這是御前會議,請不要說戲言!”

就連嘉靖帝都說:“圳兒,你這個牛吹得有些大了。別說官員了,就連下邊的秀才、童生都知道,跟西洋人做生意就是違背祖制。”

朱栽圳胸有成竹的說:“父皇。大明祖制中除了封關禁海這一條,還有另外一條,小邦來大明上貢,大明身為上邦大國,一定要回贈厚禮。對嘛?“

嘉靖帝點點頭:“是這樣。”

朱栽圳又道:“故而朝魚羊、琉王求、南洋諸國每次拿一些不值錢的土特產來京,禮部都要回贈價值不菲的金銀珠寶、瓷器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