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譯文】
用兵的人有這樣的說法:“我不敢主動挑起戰事,而採取守勢;不敢貿然前進一寸,而寧可後退一尺。”
這就是說,雖然有行動,卻像沒有陣勢可擺;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對;雖然手握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執。沒有比輕視敵人更大的禍患了,輕視敵人幾乎喪失了我的 “三寶”。
所以,當敵對雙方兵力相當的時候,懷著悲憫之心的一方會獲得勝利。
【故事】
在古代,有兩個相鄰的小國,分別叫做青雲國和黑巖國,兩國多年來相安無事,共享著邊境的山水資源,百姓們也時有往來,互通有無。
然而,黑巖國新上任的國君野心勃勃,看著青雲國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物產,心生覬覦,妄圖透過一場戰爭將其據為已有。於是,黑巖國開始在邊境頻繁調動軍隊,製造緊張氣氛,戰爭的陰雲悄然籠罩。
青雲國的老將軍林嶽,一生征戰沙場,對《道德經》的智慧領悟頗深。面對黑巖國的挑釁,他深知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的道理。當黑巖國的軍隊耀武揚威地在邊境陳兵列陣,進行示威時,林嶽並未被對方的氣勢激怒,也沒有貿然下令出兵反擊。他只是傳令下去,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讓士兵們堅守崗位,不得主動尋釁滋事。
將士們起初有些不解,覺得這樣太過示弱,紛紛請戰,想要給黑巖國一點顏色看看。林嶽卻耐心地解釋道:“戰爭一旦開啟,生靈塗炭,勝負難料。此時我們若主動出擊,就中了對方的圈套,陷入他們預設的戰場節奏。我們以守為攻,儲存實力,等待時機。”
黑巖國見青雲國毫無動靜,以為他們膽怯畏戰,愈發驕縱。於是,派出一支先鋒部隊,試探性地向青雲國邊境推進。當敵軍靠近時,林嶽依舊鎮定自若,他命令士兵們隱藏在防禦工事之後,按兵不動,彷彿 “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不給敵人可乘之機。黑巖國的先鋒部隊見青雲國毫無抵抗之意,心中疑惑,又不敢貿然深入,在邊境徘徊一陣後,只得退回。
經過幾次試探,黑巖國始終摸不清青雲國的虛實,而青雲國在林嶽的堅守下,不斷加固防線,儲備糧草,士兵們計程車氣也愈發高漲。
終於,黑巖國失去耐心,決定發動全面進攻。兩國軍隊正式對峙,兵力不相上下。此時,黑巖國的將士們因為之前的試探,心中輕敵,認為青雲國不過如此;而青雲國這邊,林嶽深知 “禍莫大於輕敵”,他在戰前動員大會上,眼含熱淚地對將士們說:“我們此戰,並非為了爭雄稱霸,而是為了保衛家園,守護百姓。對面的敵人同樣也是被野心驅使,他們的性命也值得悲憫。” 這番話讓將士們感同身受,個個懷著哀兵之情,決心死戰。
戰鬥打響,黑巖國的軍隊一開始氣勢洶洶地衝鋒,試圖憑藉銳氣一舉衝破青雲國的防線。但青雲國計程車兵們在林嶽的指揮下,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頑強抵抗,一次次擊退敵軍的進攻。隨著時間推移,黑巖國的軍隊因為輕敵,戰術混亂,士氣逐漸低落;而青雲國的哀兵們愈戰愈勇,喊殺聲震天。
最終,黑巖國的軍隊全面潰敗,灰溜溜地退回本國。青雲國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百姓們歡呼雀躍,對林嶽將軍更是讚不絕口。
經此一役,林嶽將軍的威名傳遍兩國,人們都傳頌著他以守為攻、以哀兵制勝的智慧,而他所遵循的《道德經》用兵之道,也成為後世將領學習的典範,讓人們明白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