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擴大,必定良田減少,謝琬是衝著這個契機而決心要開米鋪的。而對於朝廷來說,良田減少,勢必每年的糧食產量也會大大減少,從而導致的是賦稅徵收減少,這麼大的事,既不是能夠三言兩語決定下來的,也不是可以不做半點防患的。

良田減少,只能開闢荒田或者增加產量,如此一來,深諳稼穡的人才就必不可少。趙貞最為靳永所不齒的一點是居然從官二十餘年卻一直還在縣令職位上混著,可恰恰因為他在最接近民生的職位上呆了這麼久,而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必不可少的人。

如今詔書尚未正式頒發,會不會頒下來靳永心中自然有數。如果說別人在無準備之時,他先把這層給想到了,把趙貞留任了,那對他的仕途自然也有利無害。誰會不喜歡一個個事事都有準備的手下呢?縱使是皇帝,也是如此。

他舉薦趙貞跟謝榮造不成半點衝突。雖然精通稼穡的人也不在少數,可是在資歷和經驗都很豐富的情況下,同時又因著與謝騰的這層關係,他為什麼不賣個面子給謝琬?

畢竟謝琅才學不錯,遲早也會進入科場,如今給個人情給他們,將來不也等於給自己多備條退路麼?

靳永思及此處,再看謝琬,目光已十分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