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林牧:我的大刀早已飢渴難耐了! (第1/2頁)
縣太爺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習慣發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奉天殿外。
今日一樁朝堂上的大事,震驚了整個朝野!
韓國公李善長來了,竟然與那些群臣們一起跪在殿外死諫,以絕食作為要挾。
當老朱得知這件事後,大怒之際,直接將龍書案前的一塊硯臺砸成了兩截。
“真要逼咱連他都殺了不成嗎?”
大怒之際,老朱咬牙切齒道:
“曾經是咱最親密的戰友,現在卻站在咱的對立面上,胡惟庸與咱攤牌也就算了,他也來?”
“今日還是親自出馬,來向皇帝挑釁,好大膽啊!”
難怪老朱會憤怒。
老朱起義之時,徐達、湯和是發小,從小一起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玩到大的好兄弟。
除此之外,跟隨他最久的便是這位李善長了。
李善長說直白點,那就是朱元璋自已的蕭何,能夠與陳友諒硬拼,與張士誠打了一年多的消耗戰,後來能滅元朝,將他們趕過黃河以北,不僅是靠三軍將士用命,更要靠李善長糧草排程,為他治理和平定大後方。
就這樣自已無比信任之人,從開國之後便被老朱封為丞相,統領百官。
他更是被所有淮西武將勳貴集團的公侯們,推舉為首領。
老朱給他的富貴和榮耀實在是不少了。
可李善長做了丞相之後,大權攬於一身,他本就性情偏執,做起事來苛刻無比,再加上縱容功臣們橫行霸道,流血不公事件頻頻發生。
這才叫老朱感受到了自已的皇帝位子受到了威脅。
於是才有了老朱藉機敲打,李善長趁機退位。
也正是因為功臣們勢大,老朱才要扶持以劉伯溫為主的浙東文人集團,以求制衡勳貴武將們。
老朱也正是因此動了廢除丞相之位的念頭,偏偏此時劉基與胡惟庸成為了丞相之位的兩個人選。
最終,老朱選擇了胡惟庸做丞相,劉基被胡惟庸毒死……
而這胡惟庸,又是李善長的門生,叫他做丞相,實際上背後還有李善長的影子在……
老朱這幾年一直還可以容忍。
畢竟是老兄弟,老功臣,出生入死,李善長還救過自已的命……
可今日,君臣二人只差拔刀相向。
李善長都親自來了,可想而知,朱元璋的心中如同刀割一般……
回想起往事,歷歷在目,老朱更是覺得心中嗟嘆……
而在應天府東北方,此地有一條河流名為姚河。
姚河水並不深,也不從應天府附近流經。
可如果有人強行挖掘,令姚河改道的話,可就不好說了。
碰巧。
這兩日,駐紮在此地的一股兵馬,暗暗掘開姚河令其改道,又在下游悄悄建立起一處大壩用來蓄水。
眼看著這幾日山雨來了,大壩之中的積水已經十分巨大,倘若一決堤,頃刻間便能令整個應天府變成一個湖,淹沒掉半個都城。
這便是李善長和胡惟庸的後手。
京畿的防備嚴密,他們無法動手。
那便只能在鳳陽府佈置。
而鳳陽府,林牧在那裡,不除掉這根攪屎棍根本無法動手逼老朱退位。
只有拔掉林牧這顆眼中釘,肉中刺,再把老朱引去鳳陽,他們才能成事。
而這姚河之水,便是逼老朱離開應天,前往鳳陽的關鍵。
一切其實早已經算計好了,故而今天的攤牌和逼迫,底線就是林牧必須得被罷免,甚至是誅殺!
而這一切,老朱其實早就知道了。
姚河距離應天府四十里地,眼皮子底下的地方,為了防止都城有失,難道朱元璋真是個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