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的想法,隱隱期待,糯糯給我的驚喜。”

驚喜嗎。

她環住他的腰,眨了眨眼道:“不如你先猜猜看。”

“猜對有獎?”

“嗯?你想要什麼獎勵。”

周崇月大手來到她後背,那是裙子拉鍊的地方,他低聲說:“糯糯冷落我,快一週了。”

哼。

雲糯小臉紅了紅,“誰讓你上次那麼狠,我害怕。”

“我輕點。”

“不是輕不輕點的問題。”

他灼灼的注視中,雲糯生無可戀地憋出一句,“是太累了,感覺比在急診救人還累,以後,能不能把時間,縮短那麼一點點。”

周崇月:??

半晌,他將她腦袋揉進懷裡,輕嘆:“抱歉,這個可能辦不到。”

“為什麼?”雲糯不解。

面對女孩天真困惑的眼神,周崇月心裡五味陳雜。

但同時,他不得不開始重視起,她在某方面的訴求和體驗感。

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晚上,是否真的要考慮,儘量少佔用她的休息時間。

周崇月生平第一次,對自己不懂節制的行為,而產生深深的懷疑和內疚。

-

時光流轉,雲糯在急診的日子,很快迎來了尾聲。

月底同一天,由南熙集團贊助的中外醫學交流會,以及5G醫療遠端學術會議,在南大附屬醫院行政三樓如期舉辦。

當天,參與會議的有,來自德日美等五國代表團,南熙董事長攜省醫療協會主席親臨附屬現場,院長全程同行,本地新聞網實時播報,一時間在醫學領域引起不少的關注和轟動。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周崇月,作為主講人,線上演示,並對腦動脈瘤患者,成功實現遠端密網支架的釋放及術後隨訪方案。

會議現場,主講人沉著冷靜的嗓音,隔著大螢幕傳來。

患者男性,52歲。查體發現顱內動脈瘤3月餘。

患者3個月前查體行頭部CT發現顱內佔位,進一步行CTA發現顱內巨大動脈瘤,偶伴輕度頭痛,無頭暈、噁心、嘔吐、肢體活動障礙、視物不清、複視等情況,就診於我院。

頭部CTA顯示,右側頸內動脈眼動脈段動脈瘤,瘤壁可見鈣化斑,右側大腦中動脈較左側細。

闡述完病人基本情況,周崇月偏頭,“注入造影劑。”

接到指示的助手,開始有條不紊地冒煙。

隨著造影劑注入,影像上交織的血管立刻變得清晰起來。

“從造影來看,實際情況只會更復雜。”

周崇月接過導絲,繼續道:“介入治療剛被運用於腦外科的時候,這型別的動脈瘤非常棘手,以前的手術方案一般都是進行填充栓塞,但臨床證明,其術後癒合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此時,大螢幕切換到3D產品展示畫面,主講人的聲音接著傳來。

“而今天,我們選擇嘗試第三代密網支架,完全釋放後,它的金屬覆蓋率與普通顱內支架相比,是後者的三倍。

相比前兩代只有一次釋放機會,第三代則允許在釋放不超過百分之九十後回收,最多允許三次完全回收後重新植入。多次磨合的機會,能讓支架與血管壁完全緊密的貼合。”

旁邊助手提醒,“周醫生,到頸動脈處了。”

這個位置的血管,狹窄且又彎曲,尋常導絲很難順利透過。

但周崇月做起來,卻顯得容易很多。這不僅得益於他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也和他自身高超的手術技巧有關。

最後,沿中間導管送入血流導向密網支架,頭端定位後穩定釋放。

導絲弓背進入,充分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