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蹲下身子,看著小閨女問道:“婉凝,是想說把這隻蚯蚓餵給雞吃嗎?”
聽到孃親的話,小傢伙狠狠地點了點頭,然後用手指著雞欄的方向。
明軒也學著妹妹的模樣,用手指向雞欄,口中嘀咕著:“咕咕吃。”
“我們明軒與婉凝真聰明,都知道幫孃親抓蟲子餵雞了。”
說完就把一雙兒女摟過來,吧唧吧唧在他們的臉蛋上親了兩口,這才鬆開。
“好,孃親這就帶你們去餵雞。”
小溪領著兩個孩子就走出了菜園子,在孫家定的雞鴨苗還沒有登殼,所以家中暫時只有六隻老母雞。
母女三人剛來到雞欄外,幾隻母雞就一窩蜂的撲了過來,還好門是關著的,不然小溪真擔心,它們會把兩個孩子給撲倒。
婉凝剛把蚯蚓丟進雞欄,瞬間就消失不見了,就連小溪都沒有看清被哪隻雞搶去了。
但兩個孩子卻很開心,看得津津有味,一直咯咯的笑個不停。
家中活計多,夫妻倆很少有時間帶一雙兒女出去玩,家中的幾隻母雞與大黃狗,就成了孩子們最好的玩伴。
孩子們在菜園裡玩了半日,外衣上粘了不少塵土。
小溪抬頭看了眼日頭,見時辰已經不早了,相公馬上就要下田回來了,牽著兩個孩子的手就回了房間。
帶給孩子們洗漱乾淨,就去外屋做午飯了。
別看明軒與婉凝年紀小,但卻很懂事,他們特別體諒孃親,知道孃親要做午飯,沒有時間照看他們,兩個孩子就乖乖在裡屋玩泥人,絲毫沒有要去院中的意思。
廚房裡切白菜的小溪透過門縫,看到坐在火炕上玩泥人或是七巧板的孩子們,感到無比欣慰。
不會走路前,兩個孩子還時不時往地下爬,但自從會走以後,他們似乎懂的更多了,再也沒有從炕上摔下來過。
所以小溪才這麼放心,把他們獨自放在火炕上玩。
殺年豬的肉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如今就剩下兩塊,小溪拿出其中一塊,打算包白菜餡餃子。
兩個孩子還小,也吃不了幾個餃子,所以小溪只包了四十幾個,沒一會就包好了。
望著竹簾上小巧的餃子,小溪不禁陷入了回憶中。
記得在孃家時,也只有過年的時候,她才能吃到白麵餃子,其它時候只能看著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吃。
雖然不是經常吃,但每年也有那麼三四次,每當那個時候她都只能站在一旁流口水。
如今想想也是挺有趣的,自己不但實現了吃餃子自由,還攢下了不少銀兩,再也不是那個可憐巴巴的姑娘。
俗話說的好,靠人不如靠己,小溪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