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旺,下午我見你爹孃過來了,但是你們家沒人,老兩口就回去了。”

原來上午陳父陳母來了村尾,見小兒子夫妻倆沒在家就回去了。

這一幕恰好被王大娘看到,出來上茅房的她,聽到隔壁院子有響動,估摸著是小兩口回來了,就過來瞧瞧,順便把這件事告訴陳家旺。

“是嘛!那我知道了,謝謝大娘哦!我忙完就過去看看。”

“哎呀!鄉里鄉親的謝什麼謝,你這孩子太客氣了。”

王大娘本意就是過來傳個話,正事辦完也沒多做逗留,扭頭就往院外走。

“您慢點,有時間過來坐。”

“好嘞!有時間一定來,老婆子我,特喜歡你家那對兄妹。”

王大娘來的快,走得更快,速度快的驚人,彷彿一陣風,瞬間消失在大門盡頭處。

“相公,剛剛是誰來了,怎麼沒進屋呢!”

兩個孩子瘋了大半日,回到家沒一會就睡著了。

小溪閒著無事,就把那隻納了一半的鞋底再次拿了出來,打算趁著太陽落山前納完。

不然晚上趕工,不是浪費燈油就是浪費蠟燭。

家中小到針頭線腦,大到米麵糧油,哪處離得開銀子。

所以但凡白日能做完的事,小溪絕不晚上熬夜幹,銀子這麼難賺,每一個銅板都得用在刀刃上。

此刻見陳家旺從外面走進來,就問他剛剛院中之人是誰。

因為等她抬頭的時候院中之人,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小溪甚至都懷疑她是不是聽錯了,家中壓根就沒有來人。

“是隔壁王大娘,說是下午爹孃來過,一會我過去看看,看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哦!我還當自己聽錯了呢!那相公,你收拾完趕緊過去看看吧!”

灶堂裡的乾柴此刻燒的正旺,炕上的溫度也漸漸熱了起來,都說炕熱屋暖,還真是那麼回事,這才沒一會,就感覺暖和了不少。

但陳家旺還是覺得不夠暖,擔心會凍到兩個孩子,又把火爐給點著了,並塞了不滿一爐玉米棒子,這才起身去洗手。

“媳婦,我去爹孃那邊看看,你要是累了就歇歇,不要一直做。”

“嗯!我知道啦!你快去吧!早點回來。”

陳家旺又叮囑了幾句,這才戴上帽子,推開房門走了出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芙蓉鎮距陳家茹所嫁的小鎮路程有點遠,所以她平時幾個月也不回來一趟,只有河面封凍後,因為可以抄近路,回孃家的次數才會有所增加。

但自從夫妻倆都有了各自的營生後,哪怕是河面封凍後,二人為了能多賺一些銀子,也只回來過一趟。

陳滿堂夫婦已經有一個多月沒看到女兒了,甚是想念,尤其是兩個彬彬有禮又懂事的外孫。

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孃家走親戚的日子,天剛亮沒多久,陳父陳母就從被窩裡爬了出來。

女兒從小就喜歡吃糕點,但那時家中日子不是很好過,平日哪裡捨得給孩子們買來吃,也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陳母才會買上那麼一兩塊,然後掰成四份,每個孩子一塊。

每次看到孩子們吃得意猶未盡的模樣,陳母就心酸不已,心中就有了個想法,能不能自己在家做呢!

心動不如行動,沒想到照葫蘆畫瓢還真被她做出來了。

雖然陳母做的糕點品相差了些,但好歹味道還不錯,雖不能與鎮上糕點鋪的相比,但孩子們卻吃的很開心。

自那以後,陳母每年,大年三十都會做上一盤,讓孩子們解解饞。

哪怕女兒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孃親,她也依然忘不了當年的那個味道。

所以每年初二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