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陳家興夫妻倆也趕回來了,當看到門口的馬車驚訝不已,忍不住在心裡想,家中何時有這麼有錢的親戚了。

此時看熱鬧的大人小孩也都回去了,也沒人能回答他們的疑問。

看著眼前健壯的棕紅色馬匹,陳家興忍不住伸出手摸了下它們的皮毛,幻想著自己騎著高頭大馬,策馬奔騰的場景。

“相公,你在想什麼?”一旁的張氏發現男人在對著兩匹馬傻笑,忍不住問道。

“媳婦,你說咱家啥時能買得起一匹馬?”陳家興越看越喜歡這兩匹馬。

“馬……你就不用想了,牛和驢倒是有可能。”

一匹馬百八十兩銀子,對於莊稼人來說,可能種一輩子地,都買不起一匹。

再說莊戶人家買得最多的還是牛,因為牛翻地拉車有勁,但也並非家家都買得起,一頭好牛要二十兩左右,驢就便宜多了,七八兩差不多就能買下。

張氏覺得對於他們家的經濟狀況來說,還是買牛車或是驢車更現實些。

“哦!我一定要供兒子讀書,萬一將來他有出息了,我什麼都不要,給我買一匹高頭大馬就中了。”陳家興估計他這輩子買馬是無望了,就把主意打到了還沒進學堂的兒子身上。

“瞧你那點出息,馬有什麼好的,除了跑的快點,還特能吃,又不能翻地,我覺得它還不如牛車實用呢!”看到男人眼中的失落張氏說道。

陳家興覺得媳婦說的有道理,花那麼多銀子,買一匹馬回來,又不能翻地,還要每日喂草料,精心伺候著,彷彿請回個祖宗一樣,怎麼想怎麼不划算。

心裡琢磨著,等家裡餘錢多了,還是買頭牛回來吧!這樣每年翻地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陳母覺得這個時間點,大兒子他們也該到家了,就想去院外看看,剛推開房門,就看到兒子兒媳揹著簍子回來了。

“老大和秋菊回來了,娘這就去給你們陶菜。”原來陳母也不確定大兒子什麼時候能回來,擔心飯菜涼了不好吃,特意撥出一份,溫在了鍋中。

“娘,吃飯不著急,我和相公在集上已經把餅子吃了,現在還不是很餓。就是門口那輛馬車是怎麼回事?”

陳母望著一臉好奇的兒子兒媳,就把事情的經過與他們講了一遍。

得知門外馬車是來小叔子家取酸筍的,陳家興兩口子再次感嘆道:“小弟這剛買完田,財神爺就給送銀子來了。”

“買地……娘沒聽錯吧!你小弟他們兩口子買田了,當初分家一視同仁,無論是你二弟還是小弟,都只分了五兩銀子,他們哪裡來的錢財買地啊!”

陳母聽到兒子買了田地,特別驚訝,她覺得單是靠小兩口去鎮上擺攤,絕對不會這麼快攢夠買地錢,此時對他們買地的銀錢產生了質疑。

“娘,小弟他不但把村後的那片荒地都買了下來,就連蘆葦蕩也歸他所有了。”

陳家興見老孃一臉不相信的表情,直接說出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

“媽呀!那得多少銀子啊!不行我得去問問你小弟,他哪裡來的這麼多銀錢,不是在外面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吧!”

陳母震驚之餘,就要去找小兒子問個明白,那片荒地少說二十幾畝,就算一兩銀子每畝,也需要二十多兩,他哪裡來這麼多銀子。

“娘,您先別急呀!起初我們也很驚訝,後來小弟與我們講,這些銀子都是她與弟妹一文文攢出來的,大頭還是來自於他們運氣好,在山上採了不少稀有山珍,賣了好價錢。”

家中還有客人,如果婆母直接衝進去質問小叔子,讓外人怎麼想,張氏見此趕忙攔住陳母解釋道。

陳母聽完大兒媳的解釋,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裡,山珍價高她也知道,只是沒想到兩人運氣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