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談,李屠戶發現這個面相不善的婦人,竟是陳家後生的親大伯孃,頓時就把杜氏的想法猜了個七七八八,他雖是個殺豬匠,卻也懂得禮義廉恥,從不做小人之事。

他覺得單是從杜氏的面相,就可以看出是個斤斤計較,愛佔便宜的人,這樣的人做買賣

杜氏見李屠戶也是個犟種,死活都不肯把豬下水賣給她,氣憤之下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氣得李家大兒子,拿著鐵鍬就把她給趕了出來。

下水沒買成,還惹了一肚子氣,杜氏只能氣呼呼的回了家。

思來想去一夜,她還是覺得不能放棄這個賺錢的機會。

雖然杏花村沒有訂到貨,但還可以去小王莊,就是離竹溪村有些遠,大概有十幾裡的路程,來回差不多要三十里路吧!

一個人來回走三十里路都累的夠嗆,更何況還要背幾十斤的重物了,這麼勞累的事情,杜氏覺不會親自去做,就把主意打到了大兒子身上。

三個兒子之所以選了大兒子,也是因為她捨不得另外兩個兒子受累,至於大兒子累不累,不在她的考慮範圍。

別人家爹孃都喜歡長子,偏偏杜氏另類,只喜歡油嘴滑舌的二兒子,與長相俊俏的小兒子。

對憨厚老實每日只知埋頭苦幹的大兒子,就是喜歡不起來,家裡有什麼重活累活,首先想起的都是陳文生。

但這次卻令杜氏失望了,當逆來順受的陳文生聽到她的安排後,瞬間就爆發了。

家中的田地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在伺弄,兩個弟弟即使跟著一起下田,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偷奸耍滑。

本來每天下田幹活,就已經很累了,還要利用空閒時間,做木工活幹,貼補家用。

沒想到自己已經這麼辛苦了,老孃還不放過他,竟然還讓他去小王莊取豬下貨,要知道那不是三五里路,而是來回三十里路。

一個來回走下來,最少需要一個半時辰,也就是說每到趕集日,他就要比家人早起一個半時辰,頂著星星月亮去取貨。

而其他人卻可以躺在被窩裡呼呼大睡,這要是夏日還對付些,到了冬天大半夜就起床,天長日久誰受得了。

同樣都是兒子,憑有好事,想到的永遠都是兩個弟弟,吃苦受累的活卻都是他在做。

陳文生越想心中越不滿,他沒有說不去,只是提議兄弟三人輪流去取貨,誰知他的話才說出口,兩個弟弟都還沒有發言,杜氏卻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