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夫妻倆雖然忙碌了些卻異常高興。
同時也在觀察哪種胭脂水粉賣的最好,下次去鎮上好多進些貨,雖然他們每盒只賺了十文的差價,卻也要比鋪子裡還便宜,沒一會就賣出去十幾盒。
之前那兩個寧願賠本賺吆喝,也要搞垮趙雲生買賣的攤主頓時傻眼了。
原本以為從此以後少一個競爭對手,沒想到趙雲生竟捲土重來,而且還帶來了新鮮貨,這才沒一會攤前就圍了不少買主。
另外兩個同行心裡那個氣啊!但卻也毫無辦法,畢竟做生意是各憑本事,最後也只能望天嘆了口長氣。
他們當然也知道去縣裡進貨好,但是本錢也高,而且他們也沒有趙雲生的本事,可以根據買主的膚色介紹胭脂。
光是這一點就讓人望塵莫及,就算他們同樣進來新奇貨,別人也未必會認可,也許還會因價格高而賣不出去。
想起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還是不要冒風險的好,不然就有可能全家跟著捱餓。
從此以後集市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幅場面,一個胭脂攤前總會圍著群姑娘問東問西,如果仔細聽就會得知,她們問的正是自己更適合擦哪種胭脂。
就算是對方不買胭脂,趙雲生也會一一作答,這也使得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幾年以後便在鎮上開了家凝香閣,專做女子的生意。
今天趙雲生又去縣裡進貨了,家中只有田小雅母子二人。
元寶在屋裡待不住,便拿起爹爹給他買的彈弓出來打麻雀。
“娘,我不冷的,您看我穿得可厚實了。”元寶聽到孃親的話,為了讓她相信真的不冷,還拍了拍自己的新棉襖。
“那也不行,你爹風裡來雨裡去賺銀子不容易,這萬一染了風寒,豈不是又要花掉不少銀兩。”
還沒有搬回蓮花村前,有很多同齡孩子與兒子玩耍,但搬回來以後因為誰也不認識,元寶只能一個人玩。
夫妻倆打算開春後就把兒子送去學堂讀書,不求他將來能考個一官半職,只求他能多識些大字就好。
去縣裡進貨回來的趙雲生,在院外聽到田小雅的話很是欣慰,心裡想著他是幾世修來的福氣,才娶了這樣體貼入微的妻子。
村中有多少婆娘不體諒在外勞累的漢子,每日只知與其她婦人攀比吃喝穿戴。
而自己的妻子卻從不要求這些,只願他每次都能平安歸家就好,寒冬時節大家都聚在一起打葉子牌,但她卻從不去,不是每日守在家中照看兒子,就是去鎮上接繡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