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結束了,影評人和記者們還在奮筆疾書。

拿了錢,就要辦事,樸素的價值觀。

記者和影評人們一邊翻看自己記錄的要點,一邊回憶電影內容。

記者的稿件很好寫——

【《瘋狂的石頭》定檔7月15日,與好萊塢大片一決雌雄】

【星辰娛樂暑期檔力作,《瘋狂的石頭》讓你笑不停】

反正就是宣傳嘛,讓人們知道暑期檔有一部《瘋狂的石頭》上映就可以了。

影評人相對而言要複雜一點。

他們說的東西要更加言之有物,最好還能角度新穎。

有人在自己的專欄上寫道:【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喜劇片普遍就兩種,港片無厘頭式的喜劇和馮小鋼式的段子集喜劇。

今天,我偶然發現了第三種,《瘋狂的石頭》,一部有別於現在任何一種形式的新型喜劇——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在國內影視作品中出現的的確不多。

能玩出彩的就更少了。

《瘋狂的石頭》無疑是其中大成者。

……

有人則從敘事角度分析:

《瘋狂的石頭》——一部高階喜劇片。

為什麼說它高階,因為它採用了少見的多線敘事手法。

看的出來,編劇借鑑了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但做了本土化修改,而且非常成功。

……

第二天,新聞就出現在各大入口網站的娛樂版頭條上。

有記者馬上就給星辰娛樂打去電話求證,證明都是真的。

張辰之前吹了好幾個月的《瘋狂的石頭》終於要與大家見面了,定檔7月15日。

馬上就有敏感的記者發現了檔期的問題。

為什麼是7月15日?大部分人都猜測是為了避開《七劍》。

畢竟,《七劍》是徐老怪的作品。

雖然這兩年徐老怪連續撲街,但爛船還有三磅釘,人們還是很認‘徐老怪’這三個字的。

也有好事的媒體打出了‘天才與鬼才之爭’的噱頭。

張辰之前說過寧昊是天才導演,而徐可的綽號則是‘鬼才導演’,所以就有了這麼個噱頭。

張辰看了只想笑,好像上輩子寧昊的綽號也是‘鬼才導演’來著。

一次,張辰在公司樓下被記者堵到了。

“請問張導,外界都在猜測《瘋狂的石頭》定檔7月15日是為了避開《七劍》,請問您有什麼開發?”

面對記者,張辰微笑。

被堵到,當然是故意安排的。

他現在是兩部億元大作的導演,自帶流量,《石頭》的宣傳當然要靠他。

別看寧昊已經導演過一部《黑2》,但民間普遍不認為《黑2》是他的作品,這也是他卯著勁要做《石頭》的原因——證明自己。

“避開《七劍》?不存在的。

我記得之前港媒一直在鼓吹大陸不會拍商業片,《石頭》的出現就是為了告訴他們,什麼叫內地商業片。

別再沉浸在東方好萊塢的幻想裡了,麻煩睜眼看世界好不好~至於為什麼是7月15號,因為我們並不懼怕與好萊塢大片硬碰硬,我們並不懼怕任何形式的競爭,如果《七劍》願意,我們歡迎它也提檔到7月15日……”

張辰的一番話立馬就透過媒體散播出去。

不但舊事重提,說起了他和港媒之前的恩怨,還順便對映了一頓《七劍》。

私人上,他和徐可並沒有任何恩怨,但一定程度上,徐可代表了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