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子可也是姓程?”
琉璃想了想,道:“應是。
總之我見著她原本是掌案的,見小爐灶上人都走了,就不聲不響來把爐子封了.”
青裳道:“原先可不就是掌案的?三夫人今日讓她去小爐灶當差一日,今兒的粥湯可都是出自這人之手.”
老太太點頭,“此人倒是還行.”
齊氏正在妝臺前卸妝,吳嬤嬤喜滋滋掀簾進來,“夫人,好事!剛才青裳那裡探得來,老太太與老太爺皆贊程英娘這粥熬的不錯呢.”
齊氏聽後頓時鬆了眉頭,似是一顆大石落下地來。
翌日早上琉璃才起,大廚房裡已經任命了程英娘為小爐灶管事的訊息便傳進了正院。
琉璃只當不關己事,聽在耳裡,依舊不動聲色。
程英孃的事情落了定,琉璃便算完成了蘇姨娘的囑託。
過了兩三日蘇姨娘來了一趟,提了一籃湖裡新摘的蓮蓬,說是給老太太嚐鮮。
琉璃拿下去時蘅薇跟了上來,說道:“姨娘讓我來多謝九姑娘,此事做的順理成章,如今三夫人竟是不曾懷疑半點.”
琉璃笑了笑,並不搭話。
蘅薇又道:“姨娘說了,姑娘侍候好了老太太,便是替姨娘解了憂,往後若是有什麼難處,也可來找姨娘,或許能幫上一二也未定.”
琉璃依舊不作聲,頜了頜首下去了。
如果沒有蕊兒這件事,她或許就藉機跟她站成排了,畢竟當初她是那麼希望、並且需要在這府裡找個靠山,或許蘇姨娘並不是最有實力的那個,但卻是最穩當的那一個,因為從對翠瑩甜兒這件事來看,她對餘氏這一幫人的厭憎絕不會低於自己,雖然她還不知道她究竟要把餘氏整到什麼地步,但可以預見的是,以這個女人的手段絕不會讓她好活。
如今老太太雖則答應琉璃一個未來,但那未必是她真心想要的,而且說句不好聽的,以老太太目前的狀況,幾房裡鬥得這般火熱,再加上蘇眉音在暗地興風作浪,她也不知道她能撐多久,也未必真能把她的諾言付諸事實。
說到底,她如今還是一棵浮在水面的萍草,並沒有在這裡落地生根。
非要琉璃來推程英娘上小爐灶,她相信一方面是蘇眉音是為了避免餘氏齊氏懷疑到她自己,另一方面,則是她在試探琉璃的心計手段究竟去到哪層,夠不夠資格為她所用,也許她有意拉攏她,但沒有親眼看到她做出一些事前,這個隱忍了二十多年的女人也不會輕易伸手。
所以每每琉璃遇到麻煩,她也都在袖手旁觀。
如今程英孃的事令到蘇眉音十分滿意,按說皆大歡喜,可是偏生她卻打了蕊兒的主意。
那是琉璃那麼信任的一個人,即使是在她把她攆出了府去之後的如今,她偶爾會懷念她的細心,體貼,她親口說不怕跟著她吃苦,她為她跟李嬤嬤起衝突,甚至捱打,如果沒有蘇眉音,在這個冰冷的府裡,蕊兒是可以帶給她一份溫暖的。
可是這些都讓蘇眉音給破壞了,蕊兒被她親手攆去了莊子上為奴,所以即算是如今每一步都走得那麼艱難,她也做不到立即掉回頭與蘇姨娘和好。
她與她可算兩不相欠。
至於她究竟要借大廚房鬧出什麼風波,那不是她想管的,也管不了。
何府終有它註定駛去的方向,這艘船也不是她的最終歸縮,如今她只能先小心翼翼一步步地將腳跟站穩,以後的事情邊走邊看。
也許蘇姨娘聽得了蘅薇的傳話,也明白了琉璃的意思,接下來竟沒再單獨找過她。
而琉璃則以為接下來餘氏就要對大廚房有所行動,不料過了中旬,府裡便又開始忙碌起來,只因二奶奶王氏已經進入了臨產期,而大奶奶謝氏的月份也將近了,再者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