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剛過中秋,正是秋收的時候,羅凡的爺爺是地道的農民,家裡種著10畝玉米。

過去下河鎮是不種玉米的,每年都是一茬小麥,一茬大豆。

後來因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大豆在當時種植沒有補貼了。

光種小麥的話,收益太低了。

所以就全部改種玉米了。

10畝地能產多少玉米呢?

羅凡記得羅海跟他說過,一開始老家那邊改種玉米的時候,一畝地能產1000斤左右,後來品種不斷更新,畝產達到了1300到1500斤。

一斤溼玉米2010年的時候差不多是8毛2,一畝地的收入就是1066到1230元。

到了2021年,一斤溼玉米就有1塊2,1塊3的樣子,又能多賺一些。

但種地不管怎麼算賺的都是辛苦錢,每年先溼地,然後翻地,播種,天氣太熱不下雨的話要澆好多次水,等玉米成熟了還要人去掰玉米。

在羅凡的印象裡,每年國慶假期,他家的超市都會關門,一家三口去幫忙收玉米。

一直到前世羅海再也站不起來之後,他們一家人才不回老家了。

2015年前後,羅凡在電話裡聽羅海說,下河鎮買了收割玉米的機器,不用人掰玉米了,能省不少力氣。

而現在是2010年,羅凡爺爺家的玉米地還是需要人去掰玉米的。

本來羅凡是想帶著李靜怡去玩的,但是遇上秋收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於是羅凡開車回到了下河鎮,在地裡掰了5天玉米。

身穿破衣服,戴著草帽,手上戴著裹了一層橡膠的線手套,這就是羅凡下地幹活的全部裝備。

羅凡實在不是什麼流量明星,不需要靠這個來博眼球,不然把羅凡現在的樣子拍個照,發到每日頭條上。

題目就寫:震驚,身家數億的大老闆居然在地裡做這種事情......一定能狠狠吸一波流量。

不知道是太久沒幹農活了手生疏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一開始羅凡的工作效率比他爸媽,爺爺奶奶差了一大截。

一直到第4天,第5天的時候才差不多追上了他爸媽和爺爺奶奶的速度。

5個人埋頭苦幹,5天時間收了8畝地回去。

還剩下兩畝,本來羅凡是想幫忙都收回去的,但這時候羅海卻說剩下的2畝,他們兩個幫忙就好,讓羅凡回去收拾一下準備回滬上吧!

羅凡肯定是不想留下來幹農活的,但這個時候走了,總覺得不太好。

一番思想鬥爭之後,羅凡還是run了。

不是他不能吃苦,主要是之前還答應李靜怡要帶她出去玩一下的,不能食言。

於是羅凡開車返回了市裡,好好洗了個熱水澡,第二天換了身衣服去找李靜怡了。

李靜怡一見到羅凡愣了一下。

“哇!羅凡,你是去挖煤了嗎?怎麼會黑成這樣?”

“我不是跟你說我去幫忙收秋了嘛!”

“收秋會被曬成這種樣子?”

“你以為呢!就算戴著草帽,太陽也不會對你手下留情的。”

李靜怡聞言拍了拍羅凡的肩膀以示同情,她從小就是在市裡長大的,沒有過這方面的體驗,實在想象不出羅凡這幾天經歷了什麼。

接上李靜怡後,羅凡開車來到了市裡跟中科院合作開的植物園。

這間植物園是09年竣工的,10年元旦正式開放,還挺出名的,可惜羅凡前世今生都沒有去過,李靜怡前世不知道,今生肯定是沒有去過的。

因此對於這次植物園之行李靜怡也是非常期待。

正值國慶假期,來中科院植物園參觀的人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