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凡聯絡了曹帥那邊,跟曹帥說了一下他想接手長生生物的事情。

曹帥也知道羅凡對醫療相關業務的執著第一時間就去聯絡了上頭。

經過一番交談以後,上頭默許了星遠接受長生生物。

半個月後,相關手續搞定了,羅凡立馬派了專業人士進駐,接下來就是儘快熟悉長生生物的工作,把這家公司再拉起來。

一旦長生生物在星遠手裡重新煥發光彩,那麼星遠對於醫藥行業的佈局就算是全面完成了。

後續水滴籌也能用到更便宜,更放心的藥物了。

當然了,想要重新把一個廠子拉起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說也要大半年時間。

這個事兒羅凡也不打算一直盯著了,他從獵頭公司找了專業人士過來,交給他們辦就行了。

(ps:為了防止被神獸盯上,醫療相關的劇情就填坑到這兒。)

隨後羅凡把目光放到了大米那邊的造車工作上。

大米的造車最近還是比較順利的,星遠那邊提供了自動駕駛技術,萊恩電池提供了電池,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兩個核心問題已經解決了,雷總那邊只需要搞定車輛的安全資料,理論上來說就可以投入生產了。

只是造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汽車行業是人類工業的皇冠。

目前國內的燃油車因為歷史遺留原因,基本上不可能趕上國外的。

所以這幾年,上頭對新能源汽車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在上頭看來,電動車所代表的新能源車,就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只不過新能源汽車雖然比起燃油車簡單很多,但也不是短時間就能造出來的。

但總有一些卻想著空手套白狼,蹭一波政策的福利。

一來二去,這讓上頭對新能源汽車的製造公司警惕性非常高。

大米那邊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再完美,現在也不是那麼容易透過上頭的稽核了。

當然了,大米不被上頭信任,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更關鍵的是造車是屬於硬體,和大米之前的業務完全不一樣。

之前大米要開一個新業務,直接從各個部門抽調人才就行,只要是手機制造相關行業的,大多數人才都是通用的,但造車顯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大米為了打消上頭的顧慮,直接從賓士,寶馬,保時捷,勞斯萊斯這些傳統車企挖了不少人過來。

這些人搞定了除了電池和自動駕駛以外的汽車的其他部件。

大到車身,車門,底盤,輪胎,小到汽車玻璃,座椅,方向盤這些都是大廠曾經的員工設計的。

大米的一連串舉動再加上後續大米汽車的道路資料實在是亮眼,終於讓上頭透過了大米的第一輛新能源汽車的審批。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找誰代工,生產汽車。

類似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大米有,蘋果也有。

蘋果其實也一直在搞新能源汽車,他們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車早就設計好了,就是沒人願意給他們生產。

蘋果和大米一樣都是完全沒有製造業的經驗,因此他們的第一款車型勢必要採用代工模式,也就是車子是他們自己設計,然後交給一家專業的汽車公司進行生產。

只不過汽車行業可不是電子行業,隨隨便便就能拉來幾十家組裝廠,富士康更是憑藉著蘋果的訂單進入了世界前50強。

而汽車,是工業的皇冠,全球能夠造出總車的公司,也就一百家左右,其中大部分還是歪瓜裂棗,真正比較強的估計也就排名前三十的。

但這些公司各個都是世界500強級別的車企,想讓這種公司去做代工,無異於痴人說夢。

所以儘管蘋果比大米都先一步完成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