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凡和周慶雲相談甚歡,彩排結束後,兩人還一起吃了晚飯。

羅凡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簡單洗漱了一下把明天要用的演講稿寫了出來。

第二天一大早,羅凡換上了一身西裝,開車去往了一中。

李靜怡說完跟她外公一起過去,所以羅凡也沒有過去接她。

車子開到距離一中校門200米左右的位置就沒辦法再往前開了,羅凡掃了一眼前面停的車喃喃自語道:“我怎麼不知道市裡有錢人這麼多人,都是幾十上百w的車。”

說完羅凡把也把車停到了路邊,走著去了一中。

一進一中的校門,學生就多了起來,學生們三三兩兩的從大門進進出出。

羅凡看他們就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這次校慶過後,高三的學生們想要再出校門,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按一中的傳統,高三的學生一過國慶就沒有任何假期了,一個月只雙休一次,剩下的三週都是單休。

其餘時間都在學習,上課期間,不管是住校生還是跑校生,除非有班主任批的出門條,不然你甭想走出校門。

放學以後,也只有帶著胸卡的跑校生才能離開學校回家。

這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高考。

很多人覺得華夏的應試教育是失敗的教育,但這些人再怎麼抹黑也改變不了一點,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試。

高考不是絕對公平的,因為高校錄取的分數線會因為地區的教育資源不同而不同。

但在同一個省份,無關身份,無關財富,坐在高考考場裡的那一刻,大家都一樣。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改變命運的是高考,寒窗苦讀十幾年,為的就是高考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看看今天一中請來的這些人,他們很多都是依靠高考改變了自身的命運躋身成為社會名流。

就拿周慶雲來說,他也是一中的學生,過去的周慶雲只是一個放牛娃,但他抓住了機會考上了大學,從基層做起,成為了市裡的大領導。

像周慶雲這樣的人,一中今天請來太多太多了。

看到這些人,羅凡深刻的意識到,高考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但卻是最容易的機會。

想到這兒,羅凡突然有些慶幸,慶幸自己的重生,讓他得以走上了一條捷徑。

羅凡漫無目的跟著人群在校園裡走了,他還挺享受這種隨波逐流的感覺。

沒走幾步,羅凡就看到了劉成輝。

沒辦法,194身高優勢太大了,放眼望去,他比別人高那麼一大截。

羅凡跑過去跟劉成輝打了個招呼,然後兩人一起朝昨天彩排的操場走去。

兩人來到操場,被學生領到了最中間的位置上,這裡是優秀畢業生的座位。

羅凡在座位上找到了貼著自己名字的位置,就在第一排靠邊的地方。

而劉成輝的位置則是在最後一排。

“看來光成績優秀沒什麼用啊!”劉成輝略帶調侃的說道。

羅凡笑了笑沒說話。

兩人各自坐好。

隨後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過來了。

最後一排都是近兩年考上清北的學生,羅凡這一屆有4個,上一屆有5個。

倒數第二排是剛剛參加工作,但入職了非常不錯企業的,也是9個人。

中間的這一排是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的,看年級應該都在30歲左右。

第二排和第一排都是功成名就的,周慶雲和那個身價幾十億的大老闆就在第一排第4和第六個位置,而中間這個位置還沒有人坐。

羅凡見狀有些驚訝,他沒想到一中的優秀畢業生還有能力壓周慶雲和這麼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