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星聊的拆分,企鵝那邊也意識到了,星遠對星聊的態度變了。

如果說一開始星聊只是星遠可有可無的專案,那現在跟大米合作後,星聊就是星遠的核心專案之一了。

不出意外的話,星聊那邊很快就會加大宣傳力度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後續星聊藉助那次搖一搖的熱搜開始持續發力。

各大網站頻繁出現星聊相關的熱搜。

同時每日頭條那邊也加大了對星聊的廣告投入,這是最讓企鵝頭疼的。

一開始企鵝那邊對每日頭條並不看好,他們早就分析出了每日頭條就是一款入口網站,只不過是手機上的入口網站。

現在電腦端的入口網站每天都在走下坡路,流量越來越少了,怎麼想每日頭條都做不起來。

於是企鵝那邊就沒有太過關注。

可讓企鵝沒想到是,每日頭條還真被做起來了。

從上線至今,兩個月的時間,每日頭條的日活已經突破千萬了,照這個趨勢下去,幾個月之後怕是就能全面超越新浪,搜狐,一年以後都能跟企鵝的入口網站掰掰手腕了。

每日頭條的火爆讓企鵝那邊忌憚不已,他們也加快了企鵝新聞APP的研發想要跟每日頭條打打擂臺。

但很快,企鵝新聞APP的研發就被叫停了,因為企鵝內部發現,每日頭條的火爆並不是因為星遠科技有限公司的營銷,而且基於星遠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資料演算法。

前世大資料演算法這個東西企鵝最初就沒有太過重視。

因為一開始的他們不需要什麼大資料演算法。

企鵝使用者數量那麼多,且一直都在穩步上升,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透過什麼大資料演算法提高使用者體驗,增加使用者人數。

如此龐大的使用者數量,企鵝確實有傲慢的資本。

可很快企鵝就被自己的傲慢打臉了,先是頭條借大資料演算法崛起,後面的短影片也是這樣,到了後來各大電商網站,影片網站也對大資料有了很大的追求。

企鵝這才後知後覺。

現在企鵝同樣對大資料演算法的儲備不足。

其實不止是企鵝,2010年的時候,華夏除了某些大學有涉獵大資料相關的學科,公司也只有阿里和星遠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對大資料有研究。

像星遠這樣對大資料進行了如此廣泛應用的可以說是隻此一家。

所以每日頭條想複製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出來的。

有大資料相關的演算法都需要好幾個月的技術積累,沒有大資料相關的演算法搞出來類似的產品怕是一兩年都過去了。

而大資料的相關演算法是羅凡教給王景的,這種演算法普及和羅凡賣給阿里的演算法普及時間差不多,都要到2012年,在此之前,星遠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有技術領先的。

有這份技術領先,每日頭條的擴張就是勢不可擋的。

星聊也能跟在每日頭條後面吃一波技術紅利。

而且星聊為了徹底避開企鵝,都沒有開發電腦端,兩者現在可以說是在完全不同的賽道上。

想要狙擊星聊,防止星聊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企鵝勢必要推出一款能和星聊打擂臺,至少是跟星聊在同一賽道的APP。

這樣的專案也企鵝內部並不是沒有,而且不止一個。

所以企鵝現在不能說完全不急,但還不至於亂了分寸。

他們相信憑藉企鵝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只要企鵝釋出相應的APP很快就能把人拉回來。

所以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加快速度研發對應的APP。

企鵝內部的決策羅凡並不知道,但他多少也有些猜測,前世企鵝怎麼應付米聊的,羅凡還是知道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