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星聊的擴張方案 (第1/4頁)
重生從一百塊到一千個億完整版 粟米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既然決定要做移動支付,星遠這邊就開始把重心往這方面轉移了。
而說起移動支付繞不開的就是二維碼了。
二維碼是在1994年,由島本人原昌宏先生髮明的。
而且原昌宏先生在二維碼發明主動放棄了申請專利。
據他本人說,他這麼做有三個原因:第一專利是有時效性的,發明專利的保護期也就20年。過期就可免費使用,無需授權,付費,原昌宏先生覺得這樣很麻煩,他不想時刻盯著自己的專利。
第二原昌宏先生在很多場合都不止一次的公開說過:我是一名工程師,並不是一名商人。
第三在二維碼出現之前條形碼就已經出現了,原昌宏先生覺得條形碼沒有收費,他的二維碼也就沒必要收費了。
所以綜上所述原昌宏先生沒有申請二維碼的專利。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條形碼和二維碼算是一對“兄弟”了。
條形碼誕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的島國,當時島國在經濟方面進入了迅速崛起的階段,島國的每個超市的銷售額都在迅速增長。
而那個時候的收銀員在收款時,需要長時間頻繁手動的輸入商品價格,導致效率非常慢,並且在長時間的工作下。
有些收銀員的手部容易出現疲勞甚至疾病,於是不久之後諾曼約瑟夫·伍德蘭德,發明了條形碼。
後來,條形碼出現了很多弊端,比如資料容量比較小,只能用字母和數字、尺寸較大、遭到損壞後不能閱讀等。
為了解決這些弊端,1994年日本電裝公司正式宣佈發行首個二維碼。
條形碼的運作原理是電腦在水平方向上識別粗細不均的黑白條,就能找出藏在其中的商品編號資訊。
條形碼和二維碼這一對好兄弟,說白了,其實就是給數字、字母、符號等這些字元,換了一身衣服,把它們打扮成了能被手機相機識別的黑白條或塊。
相比於只在一個維度上攜帶資訊的條形碼,二維碼能在水平、垂直兩個維度上,都攜帶了資訊,也就做成了這個方塊狀的樣子。
二維碼就是把資訊翻譯成黑白小方塊,然後填到這個大方塊裡,這有點類似於中學考試中用的答題卡。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把資訊變成機器可掃描的圖案,一瞬間就能知道這個二維碼裡所蘊含的資訊。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來了,這些資訊到底是怎麼變成這種二維碼圖案的呢?
關於這點就要提到程式設計的核心:二進位制了。
我們平時使用的數字、字母、漢字等各種字元,雖然畫風完全不同,但人類發明了一個方法,使它們都可以被統一轉換成由0和1組成的二進位制數字序列,這個轉換的過程叫做編碼。
字元在變成只有0和1組成的數字序列後,再進行一系列最佳化演算法,就得到了最終的二進位制編碼。
在最後這串編碼中,一個0對應的就是一個白色小方塊,一個1對應的就是一個黑色小方塊,把這些小方塊,按照8個一組,填進大方塊裡,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可以被手機相機識別的二維碼圖案了。
這項技術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基本上90%的問題都能透過重複試驗來儘量,就是需要耗費一些時間。
就在星遠全力攻克二維碼和移動支付技術時,這天上午,羅凡突然接到了前臺的電話:“羅總,有警察找您。”
“警察?他有說為什麼找我嗎?”
“沒有。”
“這樣啊!那把他請過來吧!”
片刻後,前臺帶著一位年輕人來到了羅凡的辦公室。
這位年輕人穿著便裝,長相非常的陽光帥氣,就是面板有點黑,一看就是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