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鹿賽道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著名賽道之一,除了它早年間曾是f1賽事的收官戰,保留了冠軍懸念會吸引更多關注目光外。

還有便是這條賽道本身的設計,極其優秀跟具有特色。

“8”字型交叉佈局,意味著車手將在一條賽道上,同時體驗到順時針跟逆時針兩種體感。

同時高達40.4米的垂直落差,讓賽道上坡跟下坡的感受十分明顯,以至於在“8”字交叉點,還能修建出一座高架橋。

特別那標誌性的130r左彎,全油門過彎速度高達320km/h,無論對賽車還是車手來說挑戰都極大,半個世紀下來包括摩托賽事,總共有17名車手葬身於此。

另外05年的日本f1大獎賽中,雷諾車隊的“頭哥”阿隆索,正是在這個彎道強勢超越了舒馬赫,拿下了當年世界總冠軍頭銜,標著賽車界的王者位置完成了更替。

鈴鹿賽道的1、2號彎是兩個接連的右彎,正常情況下的最快跑法是入彎前松油,倚靠慣性抵達彎心之後再進行減速,邊制動邊出彎。

這樣不僅速度更快,還能減少對剎車的壓力,以及對輪胎的磨損。

要知道頂級方程式賽車裡面,“保胎”是一門極高的學問,很多時候憑藉著少一次進站換胎,亦或者撐到賽道事故階段再進站換胎,能節省至少十七八秒的時間完成反超。

但在雨天的情況下,輪胎抓地力明顯不足,慣性入彎的話速度還是太快,必須提前踩下剎車進行制動。

賽道上松本布朗的操作沒錯,他入彎前就踩下剎車,避免到時候在彎心裡面剎不住衝出去。

可是他踩剎車的時機點不對,相比較正常剎車點提前了很多,這代表著他內心裡面對於過彎並沒有太大信心,選擇了保守的策略方法。

對此澤野弘樹沒有評判意見,很多時候保守並不意味著錯誤,特別是這種跑三圈取最快圈速的情況下。

如果激進的衝出賽道,反倒有些弄巧成拙。

不過緊接著螢幕畫面上松本布朗的走線,就讓澤野弘樹不經意間皺起了眉頭。

他居然不吃一點路肩!方程式賽道跟馬路上的車道不同,不存在什麼壓線行駛違規說法。相反路肩標識的存在,還能讓車手更極限的壓榨賽道過彎潛力。

只要你可以做到賽車四個輪子沒有全部出界,那路肩吃的越狠越好,相當於白嫖了部分彎道緩衝區。

很多時候f1比賽裡面,經常能聽到有車手取消圈速,亦或者多次違規警告。

就在於這名車手過彎速度太快,導致剎不住車吃路肩太狠,整輛賽車四個輪子全部衝出賽道外,被裁判發現就會判罰違規。

另外凡事有利必有弊,吃路肩也不是百分百穩妥,由於它材質跟賽道瀝青不同,油漆要更加的光滑沒有抓地力。

如果不走附著了輪胎橡膠的常規過彎線,那麼打滑失控的風險將會劇增。

現在還是雨天賽道,路肩的抓地力遭到進一步削弱,強吃的風險自然就更大。

但賽車從來都是一個勇敢者的遊戲,它魅力就是在風險中尋找機會。松本布朗過早剎車這點澤野弘樹能接受,他不敢吃路肩承擔一點風險的操作,澤野弘樹就有些不太滿意了。

難道以後進入頂級方程式比賽,跟對手搶線輪對輪的狀態下,你還打算不承擔一點風險,等待著對手主動退讓嗎?

果然雨戰是對車手個人能力最好的試金石,之前澤野弘樹還真沒有發現松本布朗的這些細節問題。

接下來3號到7號,基本上是連續的s彎,這段路程由於沒有大直道跟高速彎的存在,整體車速並不算很快,更多是考驗車手的走線能力。

松本布朗的基本功確實很不錯,走線非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