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顛覆認知的印象 (第1/5頁)
沒錢賽什麼車無廣告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北,跑的不錯,第一節排位賽第七,進站換胎。”
奧德託下達了進站指令,雖然言語中有著稱讚,但語氣卻沒有什麼變化。
原因很簡單,排位賽速度往往一節比一節更快。
這裡面不僅僅有車手全力以赴,車隊調高引擎功率等主觀因素,還有隨著排位賽進行燃油消耗,賽車會越來越輕的客觀因素。
真正的惡戰,還在後面。
就如同奧德託預料的那樣,面對陳向北這驚人的速度,各支車隊策略組紛紛謹慎起來,重新評估中國新秀的實力,以及hrt賽車的效能。
特別是“五大車隊”的經理跟老闆,紛紛朝著旗下車手進行動員,期望他們在第二節排位賽把速度提上去。
陳向北第七名的位置,不僅僅是對老牌車手的挑戰,更是對圍場頭部集團車隊的“冒險”!新車隊上位成功,就意味著老車隊的衰落。
去年布朗gp車隊成功化身為梅奔,差不多把雷諾車隊給擠掉隊。
如今hrt要躋身頭排,誰會成為下一個衰落的雷諾?
邁凱輪?紅牛?還是法拉利?
圍場內頂級贊助商同樣存在著僧多粥少的狀況,就如同當年誰拿到萬寶路香菸的冠名,誰就徹底不用擔心研發資金的缺口一樣。
圍場已經出現過布朗gp,不需要再來一支hrt!
相比較第一節排位賽用時18分鐘,第二節排位賽縮短到了15分鐘。
意味著想要跑出成績的“視窗期”很短。
再加上兩節排位賽間隔只有10分鐘,hrt車隊沒有過多的慶祝時間,快速換好輪胎跟簡單檢修之後,陳向北就再度坐進了座艙,等待著奧德託的發車指令。
這一次各支車隊基本上都改變了策略,儘可能的車手早發車,爭取到跑兩個計時圈的機會。
很多對f1排位賽不太瞭解的車迷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跑個單圈才用時一分多鐘,而整個排位賽卻長達十幾分鍾,理論上跑十圈計時都足夠用了,卻偏偏只能跑一兩圈?
其實對於f1排位賽而言,做個完整計時圈需要跑三圈。
第一圈是出場圈,賽車從維修通道開出來。
由於維修區限速的緣故,再加上起始線計時點跟維修區出口很近,這時候賽車往往提速不夠,跑不出來多麼快的圈速。
乾脆就用這一圈來暖胎,同時為全速動態起步做準備。
第二圈才是真正的計時圈,也被稱之為飛行圈,這一圈跑出來的速度就是車手的排位賽圈速。
第三圈則是回場圈,賽車跑過計時點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錯過了維修區的入口。
就好比錯過高速出口匝道一樣,總不可能倒車或者逆行開進維修區吧?這就是跑一個計時圈,實際上要在賽道跑三圈的原因。
可能有人又產生疑問,就算是跑三圈,十幾分鍾也夠車手跑出來兩個計時圈了。
為什麼時間還是這麼緊張?一方面在於車隊不會排位賽開始就立馬發車,他們等待賽道抓地力變好的時機。
同時出場圈跟回場圈慢速行駛,再加上需要避讓其他飛行圈的快車,這兩圈用時會達到兩分鐘左右,而不是排位賽最快圈的1分30秒出頭。
另外一方面則在於,很多賽道用來排位賽的輪胎,推一個完整計時圈就消耗殆盡過了抓地力峰值,必須進站換胎才能進行第二個飛馳圈。
巴林薩基爾賽道就是如此,透過賽事中心傳來的資料,目前空氣溫度已經達到了32c,地面溫度在陽光的直射之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7c,還處於不斷的攀升之中。
這種地面溫度,軟紅胎橡膠會快速融化,黏的像粘鼠板一樣脫落在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