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什麼?
這個科學的單詞在許多媒體那裡宣傳的神乎其成,動不動就拿出來“科普”一番,什麼萬物都逃不脫“熵”。
但“熵”是什麼玩意,估計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只是人云亦云罷了。
“熵”是物理上的概念,反應無序程度的一個物理量,是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引發出來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原理”,即在孤立的系統中,體系和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的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
好了,到這裡,就引發了一個媒體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就是宇宙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肯定是要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所以它是一直在熵增的,所以宇宙的結局就是達到一個靜止的狀態,沒有生命沒有運動。
因為那個時候,所有能量轉化為了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這種狀態,也叫作熱寂!所以,宇宙的歸宿就是死亡!萬物熵增,萬物歸於死亡,連宇宙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此前存在的文明再發達,也終究難逃死亡,不復存在。
從這一點上說,是說得通的。
然而,宇宙到底是怎麼樣的,沒人知道。
趙默也不知道,哪怕他擁有lv9的智慧,也是不知道。
甚至他知道,哪怕他的智慧達到了lv10,應該也是不知道整個宇宙是怎麼樣的。
既然知道了位置,那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去探測那裡。
趙默回了一封郵件給月面巡天望遠鏡的研究團隊,確認了他們的判斷,並鼓勵他們再接再礪,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來。
一週後,相關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了《五道口科學報》上,用純中文寫的。
從2020年開始,國內的論文基本上都全部改用了中文寫作,連中英文配套都沒有去做了。當時還鬧出了不小的熱潮,被人說一些狗屁不通的閒話。但國內科學界對此沒有做解釋,哪怕是科學院那邊,在被記者問起這個事時,也只是說了一句“提高效率”打發了。
沒錯,提高效率。
一篇論文用中英文寫,這不就是浪費時間,降低效率嗎?所以,都用中文寫作。
外國人看不懂沒關係,學中文就好了,反正他們有大量的科學技術需要向我們學習。
他們不學那就更好了,我們到時候成為星際文明,他們就留在地球上吧。
事實上,他們學得麻溜的很,幾乎所有國家都將“中文”設定為了官方語言和強制教育語言,不學都不行。
這篇“銀河中心存在十恆星非自然系統”的論文一經問世,國內外是同時轟動了,五六年下來國外一大批人精通了中文。
“震驚!銀河中心發現了高等文明遺留工程!”
“銀河中心非黑洞,而是高等文明打造的神奇的十恆星系統!”
……
諸如此類的震驚新聞報道,連篇累牘。
從裡不看科學論文的民眾們,透過媒體的這些新聞報道,在排除那些震驚的炒作後,也看懂了論文的大概意思,我們在銀河中心發現了疑似高等文明的大手筆之作,一個擁有著十顆恆星和無數衛星的星系!
這裡的衛星,是指像月球、土衛二這種環繞行星執行的星體,不是人造衛星。
這種論文,如果是阿美莉卡或者西方哪個國家發表的,在這個時代基本上沒人信。就像阿美莉卡老是發現ufo一樣,每次煞有其事的報道出來後反被全世界群嘲。
哪怕報道ufo的是在他們的國會那種地方,是他們的軍方,群嘲的反而更狠了。
因為每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