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9月底,第二天就是國慶日了。
趙默也來到了五十歲的年紀。
都說五十知天命,他的天命或許就是帶領人類完成航行銀河系的歷史階段任務吧。
楊嬋此時陪在了他的旁邊,和他一同乘坐著一艘航天飛船,目光始終注視著窗外,懸浮於太空之中的一艘造型類似戰鬥飛機的宇宙飛船。
在飛船的周圍,圍繞著大量的巨大機械臂、可飛行機器人,飛船的形體已經完全成型,但收尾工作還在繼續。
而在這架飛船的更遙遠處,位於太陽系邊緣的位置,一座懸浮於星空之中的“星環”同樣在收尾工作。
那是一座怎樣的星環呀?
十個巨大的部件,外表泛著銀白之光,每一個部件都高達千米之巨,圍繞出一個直徑超過一萬公里的圓環,部件與部件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每一個部件之間只靠八根直徑一米的線束聯接。
從外表看去,這就是人類建造於太空的奇觀造物,耀眼奪目,宛若一顆小太陽。
縮小點看,有點類似於華夏傳統道家文化中的八卦,但這玩意卻擁有十個方位,又不太像。
所以,它到底不是八卦,它是在趙默的組織之下,國家大力支援之下建造出來的面向未來的大型戰略工程“星環”,一種用於穿梭空間,在宇宙中跨越大尺度出行的宇宙交通始發站!
十年的時間,趙默終於把它建造好了。
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這星環的每一個部件都是獨立的可以自主運轉的強大機器人,它是強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暗物質引擎等諸多高科技打造出來的造物,一經啟動,不用人類輸入物質或者能量,它就可以自發的穩定運轉,直到壽命的極限。
而它的壽命極限,需要用以百萬年來計算!萬物熵增,哪怕是宇宙也有壽命,它這種能夠自主運轉、自我修復的機器人自然也有壽命。
只不過,它要到達不可逆的損壞的程度,需要經歷非常漫長的時間而已。
更沒有人知道,眼前十個巨型機器人組成的“星環”造型,它的整體構造才是最具有科技含量的東西,因為這是趙默用完了那一次靈感爆發的機會得到的成果。
而這個成果,建立在真正人工智慧一號針對多維空間寶盒的多年研究成果之上。
星環,這是一個可以突破三維空間,進入到思維空間的入口。
在足夠高的能量激發之下,星環化作入口,物體可以透過星環進入更高的四維空間之中,可以自由的選擇從不同的方向出來。
在四維空間之中,沒有距離之分,沒有前後之分,因為四維空間中時間的概念消失了。
趙默判斷,當物體進入四維空間之後,物體短暫的升維了,進入到了一個到處都是門戶的地方,隨意的從其中一個門戶出去,通往的地方都是三維空間中難以逾越的距離。
這個概念很玄妙,趙默在靈感爆發的狀態下解決了如何進入和出來的問題,也從科學上證明了這一點,解決了他提出的三個問題。
但當靈感退去,趙默現在也只能說可以理解這個問題。
“有沒有人跟你說過,星環的這個造型,類似那個高等文明的遺蹟?”
某一時刻,楊嬋從星環上挪移開了目光,溫柔愛慕的看向了趙默說道。
在他們旁邊,大量的科研人員正忙碌著,同時忙碌的還有大量的機器人,人形的、非人型的,以及人工智慧。
聽著她的聲音,趙默微微一笑道:“星環的構造可以千變萬化,不過我們現在要去的地方就在於那裡,所以我把它造成了這個造型。同樣的造型,我想它們應該可以量子糾纏吧。”
見他說的有趣,楊嬋忍不住大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