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萬人民幣一年的贊助費,買車手胸前一塊4x8厘米的廣告位,放在中國賽車界確實算得上高價。
國內車手除了程叢夫的某菸草品牌,以及馬青葉的贊助商“御車銀石”能超越,哪怕拿了場地跟越野的雙料冠軍韓涵,拋開他的作家名氣影響力加成,單論賽車服的廣告贊助都沒有這個價格。
可是這對於一名有機率進入f1的車手而言,僅相當於最低檔次的標準。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舒馬赫還沒有徹底退役,新一代的王者諸如阿隆索、基米·萊科寧、漢密爾頓、維特爾紛紛崛起。
“諸神之戰”的誕生,讓f1影響力還沒有進入到梅奔王朝的衰退期,依然是這個世界上實打實的三大體育專案之一,哪怕國內最火的nba都要稍遜一籌。
幾乎任何一名頂級車手,能撬動的贊助資金都在千萬以上。
注意,幣值單位還是美金!就拿未來討論度很高的日本車手角田裕毅舉例,看似他年薪才區區百萬美金,放在圍場內墊底了好幾年。
事實上當真有機會爭奪大紅牛的席位,傳言本田能為他掏兩千萬美金買單。
這兩千萬美金,就是對影響力跟名氣的付費。
兩百萬人民幣,按照09年的匯率換算,不到三十萬美金。
如果單單一年贊助,陳向北可能還會考慮,畢竟他現狀確實很缺錢。
但隨著簽約成為布朗gp測試車手,以及參加澳島格蘭披治大賽車,陳向北已經進入了f1車隊考察名單,同時有了非常清晰明確的職業規劃。
三年長約,意味著會延續到陳向北的f1職業生涯,簽訂的話相當於提前把自己給“賤賣”。
當然,這是站在陳向北的私人角度。
放在連想集團的視角,這個中國小子能不能進入f1都成疑問號,難道還能拿空頭支票來提價?
這就是陳向北聽到報價,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的原因。
長約贊助的核心理念,在於對方是否認同自己跟方程式賽車的潛在價值!如果認同,那就得為“增值”買單。
如果不認同,那就更簡單了。
你都不看好這名車手潛力跟未來,籤長約的意義又是什麼?見到陳向北面對報價沉默不語,劉總就明白這名年輕人存在異議。
於是乎開口詢問道:“小陳,你是有什麼想法嗎?”
“劉總,既然你爽快給出報價,那我也就不藏著掖著。”
“抱歉,三年六百萬的贊助金額無法接受,這遠遠低估了我的自身價值!”
聽到陳向北這句回答,劉總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小陳,那你心理預期是多少?”
“三年長約的話,每年不低於一千萬贊助費。”
陳向北毫不猶豫給出自己的報價,這就是他的最低標準!放在外界眼中看來,千萬每年的贊助費,簡直就如同獅子大開口。
可對於業內人士而言,這份報價並不誇張。
韓涵賽車領域商業價值不突出,那是在於他影響力連國內都沒能做到“破圈”,很多人壓根就不知道他還是一名職業車手。
相反國內只要能做到領域突破,亦或者參與海外擁有影響力的專案,諸如拳擊的鄒世明、籃球的姚名、田徑的劉祥等等。
他們商業運作之後的代言收入,可能要用“億”來衡量。
相比較其他體育專案,f1的商業價值跟影響力只高不低,並且潛力跟成長空間大的驚人!就拿後世國內唯一的f1車手周冠羽舉例,他未成名前的f3時期,宇舶表給出的贊助費用就不低於五百萬每年。
等到他成為雷諾青訓兼發展車手的時候,謀求f1席位的背後贊助資金已經不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