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fia有明文規定,不允許車手使用現役新款賽車私測,否則根本無法維繫車隊之間的平衡。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如果fia放開限制讓車隊能隨意測試新款賽車,那麼技術先進跟資金充沛的大車隊,就相當於擁有著無限試錯的資本。

任何賽車升級部件研發出來,就直接讓車手去賽道上跑一遍,效果良好就裝上去,效果不行就再改進或推倒重做,那麼就不存在任何“負升級”的可能。

造成的結果便是大車隊有錢有技術,透過私測讓賽車升級越來越快。

相反小車隊沒有這個資金跟技術,甚至於很多壓根造不起一條私測賽道。哪怕明知道研發方向錯誤,恐怕都很難短時間內改正或者重做。

多項升級技術累積起來,雙方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導致比賽成績毫無懸念被大車隊給壟斷。

到了最後收官站的階段,速度能誇張到f1跟“f1.5”比賽的程度,小車隊單圈慢個四五秒都很正常。

現實中也確實如此,f1車隊預算帽跟獎金分紅制度確立之前,諸如米納爾迪、hrt這樣的墊底車隊,全年賽事斷崖式落後拿不到一分。

並且在車手實力完全相同的前提下,理論上賽車效能差距,單圈已經能比最快的紅牛車隊慢兩到三秒之多!這就導致賽道上看似是十支f1車隊在比賽,實際上墊底的那幾支小車隊,就連陪跑的資格都沒有,賽事觀賞性大幅度降低。

後世很多車迷透過關注周冠羽,認為索伯車隊是臺拖拉機,戲稱他們是“f2賽車”。

只能說相比較f1歷史上真正的慢車,索伯速度跟發揮其實屬於小車隊正常水平。只要認真觀察其他排名靠後車隊的操作,就能發現神一場鬼一場的抽象派才是主流。

別說是靠後車隊,很多時候就連中游的雷諾、阿斯頓馬丁車隊,上游的法拉利車隊,都無法避免小丑行為。

火星車、頂級車手、完美策略組的鐵三角組合,屬於可遇而不可求。

陳向北對於這份合同沒有任何意見,只要能開上f1賽車,舊車或者新車對於現階段的他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雷諾級別的車手,需要的不是駕駛f1賽車跑出多麼驚人的成績,大機率也跑不出來。

更多是需要駕駛f1賽車的經驗,以及申請超級駕照那不低於300公里的駕駛里程!“北,歡迎你成為布朗gp車隊的一員。”

羅斯·布朗站起身來,主動向陳向北伸出手。

哪怕僅看陳向北賽車模擬器跑幾圈,直覺跟多年經驗告訴羅斯·布朗,這個中國小子足以擔任測試車手。

至於上限到底有多高,就得看他賽道實測了!“北,恭喜你,華賽跟本田陣營的獨苗。”

斯塔勒語氣充斥著唏噓,兜兜轉轉一圈下來,中國小子成為了華賽體育跟本田陣營的最後繼承者。“謝謝。”

面對這一聲歡迎跟恭喜,陳向北也是有些百感交集。

其實本田集團如果沒有退出f1的話,陳向北可以透過學員模式升級上來,直接成為本田跟超級亞久裡這兩支f1車隊的後備青訓車手。

不過陳向北堅持跟鈴木亞久裡採取合作模式,除了想要培養中國技師團隊之外,還有就是考慮到了提前加盟f1車隊的情況。

合作模式可以透過附加條款,確保自己不受限制同時成為超夢跟布朗gp雙車隊車手!畢竟本田集團已經退出f1圍場,綁死在超級亞久裡這條船上,上升的渠道空間就非常小。

這種雙車隊車手模式在f1圍場內並不少見,很多青訓車手其實能加盟或者代打同陣營多支車隊。

紅牛跟小紅牛就不用說了,“乾坤大挪移”已經玩的爐火純青,除了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