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見她阿諛的笑,跟著笑了起來:“夫人還讓老奴帶個話,今日天色已晚,她就不過來了,明日讓您和少爺一道去她那邊用早膳.”

上官瑜笑著應道:“好.”

劉媽媽便福身告退。

上官瑜重新看向上官又琛:“來,我們接著下.”

“嗯.”

上官又琛應道,將手中的青色小瓷瓶小心的藏進懷中,好似得了一個珍寶般。

上官瑜看了,只是笑笑,並未多言。

她相信,他身上所有的傷終會在以後被愛的時光裡,慢慢被治癒、然後結痂、掉落,長出新的完好無損的面板......接下去兩日,上官瑜帶著上官又琛熟悉丞相府的環境,同他大致略述了一遍府中的人事。

還與周氏商量後,最後決定將離上官瑜最近的“碧芫閣”撥給上官又琛住,因為要重新打掃收拾,搬進去之前,便讓他暫時住在她的院中。

這期間三房上門拜訪了兩趟。

一次是上官時庸招待的。

那次在都城的三房人幾乎全來了,虛偽客套間不外乎想讓上官時庸提拔照顧三房;只是之前上官時庸聽過上官瑜的‘預見’,即便將信將疑,對於三房,終於存了戒心;所以以他一慣在官場上虛以為蛇的能力,將三房不痛不癢給打發了。

三房回去後應是回過味來,只是不願死心,又讓兩位太太帶著孩子一同上門拜訪,這次恰巧上官時庸不在府上,便由周氏出面招待,上官瑜不放心,帶著上官又琛一道陪著周氏。

周氏自從知道上官又恩本來要過繼給她,看那孩子怎麼看便怎麼彆扭,所以面對三房,心裡就有些堵,實在提不起勁,但禮不可廢,而且她一向秉持著伸手不打笑臉人,便按著尋常禮數應付著。

又有上官瑜在一旁幫腔,三房兩位太太自然又撈不著好,敗興而歸。

......日子轉眼便到了過繼之日。

倒也沒什麼特別,一切循規蹈矩按著步驟進行。

由二叔公上官至信主持過繼儀式,先是一大早去祠堂上香磕頭,稟明祖先,然後當著上官家眾人面,拿出族譜,用專門的砂筆將上官又琛名字從上官時汾一房下面劃去,添在了長房那一欄中,再將族譜重新封箱放回案上,就算禮成。

眾人紛紛上前道賀恭喜長房,寒暄一陣後,各自散去了。

孫氏和上官又瑢則在這日開始要留在祠堂,接受他們該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