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朱厚照沒有參悟透它的深層含義。
君子三樂後面,還有一句: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意思是,有這三種樂趣,統治天下又算得了什麼?
正如朱厚照所說,君子三樂中,並不包含治理江山,那反過來就是,教導天下人,做一個老實的君子,不要整天想著造fan,皇位沒啥意思。
這就是蘊含在君子三樂中的王道!
朱厚照還不死心,頂嘴:“兒臣問的是老高,你讓老高來答,兒臣保證,他肯定答不上來。”
弘治皇帝感覺七竅都在冒煙,反而笑了出來。
好啊朱厚照,竟然連朕的話都不聽了。
“有勞諸卿了,都退了吧,太子留下。”
臣還有很多內容沒講完呢……
嚴成錦預料了種種可能,卻沒想到,最後一節經筵,是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的。
文官們散去,嚴成錦也回到了翰苑。
被弘治皇帝揍了一頓,朱厚照不服氣,拖著‘病軀’,來到翰苑,氣哼哼地對嚴成錦道:“本宮問你,你為什麼不幫本宮?”
“因為臣也覺得,殿下該打。”
朱厚照頓時屁股也不疼了,準備要和嚴成錦大幹一架!
敢這麼說,嚴成錦自然有應對的辦法。
朱厚照可不是順毛驢,你順著他跟他講道理,他的邏輯反而理解不了,得按神邏輯來。
“陛下先是天子,才是君子,天子當然要以治理天下為任,今後太子也一樣,並且陛下說了,君子三樂中,有治國之法,殿下不妨向陛下請教。”
何為王道,這是弘治皇帝說了算,不是他能夠隨便議論的。
即便剛才講經筵時,嚴成錦也只是點明瞭它的表層含義,不敢對更深一層含義妄加評論。
“陛下在為遼陽城邊擾煩心,殿下沒事還是少觸陛下黴頭的好。”
朱厚照激動雙眼放光:“本宮聽英國公說了,是不是要打海西人?”
………
遼陽城外,風聲呼嘯,掀起一陣陣黃土。
在城外的屋舍,早已被洗劫一空,也無人影,幾棵老樹立在官道兩旁。
張懋站在城牆上:“王副將呢?快讓他準備出兵!”
親兵道:“王將軍說先休整一下。”
遼陽府兵備衙門中。
行軍不便,此時,王越終於翻開嚴成錦送的書。
書中折著一頁,章名為斷大義。
王越讀過這章,這章乃是寫包公當監察御史時,查破的一樁官員矇蔽案,隱瞞了實情,釀成大禍。
在諸多朝代,官員矇蔽上官的事情常常有發生。
王越自己也寫書,一眼便看出來,嚴恪松定然是從哪本典籍看到,然後編成故事寫進去,也沒在意。
卻看到,還有一封信,是嚴成錦所寫。
“大人,建州女真既是來求堪合,有求於我大明,應當派使者交涉,又怎會大軍壓境威脅?此中有許多說不清之處,恐怕是邊城守將故意矇蔽實情,如同斷大義中一樣。”
王越正色起來,他爵位丟了,和邊城大臣矇蔽敵情有極大的關係。
看了一遍斷大義,這小子說的不刃之法,就是讓他出城找建州女真交涉。
嚴成錦深知這次動亂的前因後果,這次兵臨城下的女真首領是猛革忒木兒,他本意只是想要朝廷懲罰尚古。
尚古是另一個女真部落首領之子,他把持了女真向朝廷通貢一事,只許自己部落向大明通貢,不許別的女真首領向大明通貢,想獲得大明獨寵,大明邊臣與他關係極好,才有矇蔽之意。
恢復堪合交易鐵具,只是猛革忒木兒的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