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各部也並未實現真正的統一。

小王子和弘治皇帝的幼年十分相似,接盤的都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王朝。

在草原,亦不剌和滿都賚皆想殺了達延汗,草原內患依舊未平息。

達延汗覬覦大明九邊,是想掠奪糧食財物,強壯兵馬,反過來鎮壓草原各部。

大明卻不同。

與鄰邦交易鐵具換來了大量糧食後,國庫糧倉漸漸豐盈。

弘治皇帝才有底氣向韃靼開戰。

這筆錢糧,與其用來打仗,不如先用來解決大明的流民之患。

解決流民之患是一個極長漫長的過程。

就算給這些流民田地,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開墾要時間,種植要時間,收成要時間。

沒有種出糧食之前,流民還要朝廷先養著。

以前九邊軍餉吃緊,顧不上流民,所以嚴成錦一直未諫言。

如今不同了,大量外糧可以助大明撐上一段時間,這些糧食不花,弘治皇帝也會花在別處。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氣,那流民拿著破碗,分著粥來吃,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

他依舊耿耿於懷,嘆息一聲:“朕始料未及,京城有如此多流民。”

整個順天府,乃至天下,不知有多少流民。

李東陽知道天下流民之數眾多,哪裡是說安置就安置的,“流民之患,除了施粥,朝廷也別無他法。”

“或許有……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講?”

弘治皇帝眼睛放光,直勾勾地盯著嚴成錦。

嚴成錦有些心虛,道:“陛下,可否讓臣看一看順天府的輿圖?”

“輿圖取來!”弘治皇帝立即道。

蕭敬將順天府的輿圖取來,攤開在地上。

嚴成錦蹲下來,在輿圖上隨手一指:“臣想將順天府的流民,歸置於此,讓他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三人仔細一看。

嚴成錦指著的,正是順天府的良鄉縣。

“讓順天府流民盡歸於此?這不是胡鬧嗎!”劉健有些急眼了。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看向李東陽問:“這良鄉縣,是何來歷?”

“陛下有所不知,這良鄉縣實在太過清貧,傳聞這裡的百姓死了連草蓆也買不起,將順天府的流民歸置於此,豈不是窮上加窮。”李東陽嘆息一聲。

嚴成錦知道,他們想讓流民們到富庶的州縣乞討,總能討來一些吃食,甚至銅板,能活下去。

乞討,管什麼用?

流民無田無地,終究是居無定所,分散在各處,餓極了還容易尋釁滋事。

為了讓人丁興旺,大明有許多政策。

如今踏破鐵鞋無覓處。

眼前白白有一大群人不用,不是捨本逐末了嗎?

嚴成錦道:“流民們到了富庶的府縣,只能乞討,受盡歧視,逼急了還可能會偷盜做惡,上山為賊。

所以,大明的匪患才屢剿不止。

其因正是源頭沒有遏制,流民們沒有得到妥善安置。”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

嚴成錦一本正經:“臣也心知,良鄉縣是窮苦之地,可卻正好用來安置流民,相比於富庶的地方,流民們安撫在這裡,反倒不會受到太多的歧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荊襄之地一般。”

荊襄之地,匯聚著五湖四海的流民。

無家可歸的人,大多都往那裡逃難,因為那裡不會受人驅趕,不會受人歧視,或許還能混一口飯吃。

荊襄,大概是明朝的三和吧……

劉健憂心忡忡:“如此多人,你要如何養活?良鄉縣已經夠窮了,且良鄉縣離京城又近,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