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目光灼灼,眼睛直勾勾盯著嚴成錦。

江南的生絲掉價了,嚴成錦買生絲做什麼?為何生絲突然就掉價了,他也想不明白。

“嚴卿家買生絲做什麼?”

嚴成錦微微躬身:“臣想織造絲綢,等織機做出來,良鄉便會成為江南那樣的絲綢之地,流民就會有飽飯吃。”

一個時辰前,他還在良鄉發大米,卻被陛下召回宮。

嚴成錦早有意讓良鄉商會,入局絲綢生意。

想擠進十大商會,就要涉足大明的三大生意,絲綢、茶葉和瓷器。

但絲價一直居高不下,這樣做出來的絲綢,與徽商和晉商比,毫無優勢。

且絲綢生意由晉商和徽商把持著,他想買,也買不到那麼多生絲。

眼下正是入局的好機會。

弘治皇帝擔憂的道:“江南的絲價掉了,你就算織出來絲綢,也賣不出去。”

“陛下,若劉瑾能將大船奪回來,絲價還會漲的。”嚴成錦鎮定道。

就算是王守仁,也無法剿滅倭寇,剿了這批,還會有新的倭寇。

能解決倭寇的辦法,

唯有開海禁。

海外貿易有巨大的利益,且不提弗朗機和大食喜歡絲綢和瓷器。

最靠近大明的島國、琉球和朝鮮,都有巨大的商品需求。

他們的手工業極為落後,各項技術遠不如大明發達,需大明提供物資。

巨大的利益,會滋生一批批倭寇。

開了海禁,商人可以自由出入海外,進行貿易。

倭寇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只能打劫商船,這樣一來又會和士紳們對立。

此時,有朝廷打壓,倭寇會很快消弱下去。

李東陽臉上的表情,漸漸轉為好奇,不解道:“這與劉瑾有什麼關係?”

嚴成錦想了想,道:“備倭衛與倭寇在東南交戰,引發了商人恐慌,等安定下來,絲綢價格自會上漲。”

真正原因,當然不是因交戰。

而是等王守仁從江南撤回來後,很快就會出現新的倭寇。

到時候,絲價定會大漲。

就看劉瑾多快把大船奪回來了。

內閣和六部大臣若有所思。

韓文愁著一張臉,江南三大商品價格都降了,必定會影響商稅的稅收。

“全靠劉瑾了啊。”

沒想到,朝廷派人去平倭,還會影響絲綢的價格。

這幾日,弘治皇帝和內閣六部,都留心江南呈遞上的疏奏,等劉瑾的訊息。

良鄉衙門,

張賢將良鄉商會計程車紳召集聚於一堂。

“良鄉要興辦織造廠,你們看著入股吧。”

士紳們左右相視,目光猶豫不決,早就聽說絲價掉了。

反倒在這個時候入局絲綢生意?

謝玉心中暗忖,自從加入良鄉商會以來,像中了財運似的,家財一直在漲。

只是,這次他也看不懂了,明明絲綢價格極低,大人卻大肆購買生絲。

王不歲毫不猶豫:“身為商會的副會長,我第一個入股。”

其餘三個士紳想了想,決定象徵性入股,投一百兩銀子。

兩日後,

嚴成錦看了一眼憑據,王不歲入股最多,五萬兩銀子,怕是把身家性命壓上了。

謝玉和其他士紳入得少,只有區區百兩一銀子。

“不怕賠銀子嗎?”

“跟著少爺能賺大錢,小人想搏一搏。”王不歲笑道。

絲綢,可是大明的三大生意啊!

若商會將絲綢生意做起來,他會賺多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