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斬殺。

實乃大功!

弘治皇帝臉上的笑容愈發濃郁:“安定伯擊虜有功,此戰斬殺了韃靼兩千多人,還給朕奪回了河套地區,傳朕的旨意,封安定伯為安定侯,鎮守延綏。”

沒有陛下的旨意,老爹不得輕易班師回朝。

封賞這種事,只能當兒子的代勞。

嚴成錦思索片刻,仔細推演:“陛下,如此給家父進爵,太輕率了一些,恐怕會引起言官彈劾。”

“嚴卿家覺得如何?”弘治皇帝笑問。

“眼下三邊總制一職空缺,不如就讓家父擔此重任,駐守三邊。”

侯爵還不如三邊總制。

爵爺一抓一大把。

軍功有了,爵位自然能升上去。

三邊總制只有一個。

這個位置說是三邊,實則統御九邊,乃是邊鎮最高的將領。

朝廷中,只有王越擔任過。

但王越為陛下不喜,沒有體現這個位置的軍權。

老爹則不同。

他受陛下信任,日後前途可至國公,集權於一身。

且如今,也算得上大明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諸多頭銜,快活成國寶了。

當一個人活成了國寶,他就有可能成為大明的一束光……

想想自己爹活成了一束光,他還挺光榮的。

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扯。

若不是嚴成錦為官清正,嚴恪松又是個難得的儒將,他真覺得此父子有幾分私心。

李東陽沉吟片刻:“三邊總制不可空缺,如今能擔此重任的,也只有安定伯。”

劉健和馬文升微微頷首,點頭表示同意。

不管嚴成錦有沒有私心。

就眼下的局勢而言,的確需要新任的三邊總制,鎮守河套。

英國公駐守京營,保國公戴罪修長城,唯獨還剩一個嚴恪松和王越能與達延汗一戰。

王越就不必提了。

在京城倒是能吃能喝,真要去了邊陲,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相比之下,嚴恪松最合適。

賀蘭山一戰,寧夏守城戰,再加上這次搜套計劃,嚴恪松三次與達延汗交手,均無敗績。

雖然很大程度上,是藉助了火器的威力。

但能打敗達延汗,誰還不允許用火器?

“臣只是諫言,若陛下覺得有私心,臣可收回剛才的話。”

嚴成錦見氣氛不太對,陛下為啥一直盯著他?

“那你,到底有沒有私心呀?”

弘治皇帝似笑非笑,表情十分欠朱厚照氣他一頓。

有點可惜朱厚照沒來,讓他給陛下揍一頓,陛下抽舒服了,沒準就爽快的答應了。

“沒有,眼下安定伯是最佳的人選,倘若換成他人,臣也會舉薦。”

嚴成錦露出一副“臣就是朝中最正義的大臣”的表情。

“吏部和兵部呢?”

弘治皇帝輕飄飄看向馬文升和秦紘兩人。

馬文升自然沒有意見。

當初嚴恪松就是由他舉薦,才前往寧夏協助王越。

算起來,他對嚴恪松有提攜之恩,官場這種恩情,堪比師生之情。

秦紘微微轉頭,看向一旁的嚴成錦。

“臣暫時也找不出,可比安定伯的人。”

嚴恪松剛剛大勝達延汗,九邊眾將領中,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人。

不論推薦誰,都比不過嚴恪松。

況且陛下的意思,不過是象徵性問問兵部的意見……

“傳朕的旨意,升嚴恪松為新任三邊總制,鎮守延綏、寧夏、甘肅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