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成錦神色略顯不安。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要臉,越不要臉,活得越精彩。

“簡單的說說就好,不必如此慎重。”弘治皇帝看出來,這個傢伙是有想法的,只是沒有萬全之策,不會輕易說出來。

“臣怕惹陛下不喜。”

“你手上有兩塊免死金牌,一把尚方寶劍,怕什麼?朕不是喜殺伐之人。”

“那臣說了。”

李東陽等人的目光落到嚴成錦身上。

嚴成錦毫不猶豫:“臣懇請陛下,給天下的官吏加薪俸!”

突如其來話鋒一轉。

在討論新的商稅,怎麼就說到加薪上?弘治皇帝和大臣顯然有點跟不上。

李東陽面色凝重,他注意到了嚴成錦話中的兩個關鍵字,天下,你可知道天下官吏有多少人,給天下官吏加薪要多少銀子?

天下官吏,應當會對本官感恩戴德吧。

御史諫言為了天下官吏加薪,在明朝是頭一回。

真改了大明的薪俸,他可能要被寫入史書,被後世的評書人拎出來表揚:明朝官員的俸祿堪稱歷代最低,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大明的薪俸,他叫嚴成錦,字老高……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氣,似笑非笑地道:“為何?”

“朝廷中的六七品京官,一月祿米約為八石,每月發的糧不足數,折色後更少,一年的俸祿,才十二兩銀子。

大臣的薪俸,堪稱歷朝最低。”

明中期時,俸祿採用的是祿米加俸銀的方式。

李東陽等朝廷大員,一月俸米八十七石,家中良田千畝,甚至萬頃。

俸祿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個形式,不指望俸祿養家。

底下的小吏卻不同。

嚴成錦繼續道:“不論歷朝歷代,薪俸皆是人人關心的問題,大明的薪俸遠比宋時低,臣才懇請陛下,加一加薪俸。”

朝廷發的薪俸不足以養活一家人,官吏便會對朝廷生出憤怨,開始搞副業,撈油水。

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不得保全,誰還會管會不會掉腦袋?

拋開一身官服不說。

朝廷和官吏就是老闆和馬仔的關係。

“歷朝歷代有改制,卻極少有人關心官吏的俸祿。

連最基本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官吏不會潰逃,而是變本加厲的搜刮民脂民膏。

從明初到明亡,工資萬年不變。

銀子的購買力卻一直在變化,不黑對不起家兒老小,太黑對不起黎民百姓。”嚴成錦心中暗想。

弘治皇帝有些不悅:“朝廷節儉靡費,且如今在商討新商法推行,嚴卿家回到正題上。”

嚴成錦道:“推行新商法,必先提薪俸!”

“此舉與新法有何關係?”戶部尚書韓文疑惑。

“臣擔心的是改為納銀之後,會致使貪墨髮生,反而害了商人。

朝廷發放的薪俸太低,官吏便會想方設法尋謀生路,臣稱之為副業。

尤其是稅吏,向商人們索取貨物後,還要索取額外的銀兩,藏汙納垢。

朝廷要推行新法,就要先加官吏的薪俸。”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還有這等事。

韓文搖頭:“就算這樣,也無法保證稅吏和稅監不昧銀子。”

李東陽等人陷入沉思,微微點頭。

“韓大人說的不假,但薪俸不改,卻會逼得原本清廉之人,也被迫貪墨。

敢問韓大人家中良田幾何?若薪俸不足養活家人,韓大人會不會心生歹念?若薪俸不改,朝廷還是收不上來銀子,還會加重商人的賦稅。”嚴成錦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