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種叫“坐船”, 是一種交通遠輸船,用來裝載人員、貨物,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

第五種叫“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

大福號是主船,亦是總指揮使三保太監鄭和極其副使、指揮人員、使團人員及外國使節乘座乘坐之船。

船上人頭濟濟,各部各司各任其職。共計兩萬一千人。寶船下圍觀的人數也水洩不通,紛紛意圖一睹寶船風采。

“大人,再是一炷香時間就是吉時了。”甲板之上,寶船船頭,鄭和身著朝服,頭戴官帽。旁邊單膝跪下抱拳向其報時的是他的副使洪保。

“好。我知道了,下去吧。”鄭和揮了揮手,溫和的回答道。

“是。”洪保略一拱手,緩緩退下。

鄭和負手遠眺著港口入口。那裡,是一個少年應該來的地方。不過,此時人雖多,少年卻還沒來。

人群熙熙攘攘,猶如潮浪。偶爾掀起一朵浪花,卻很快就隨了大流,看不到任何變化。

不知過了多久,等到洪保再次來唱時時,鄭和緊繃的臉忽然鬆弛了下來,隨即莞爾一笑。

洪保看了一眼鄭和,腦袋中一萬個問號。只有鄭和才知道自己為何發笑。他揮了揮手屏退了洪保唱時,隨後親自去看了看計時香,距出海時間還剩一刻鐘功夫。

“這小子,時間可計算的正好啊。”

港口巷口處緩緩走來一個少年。少年依舊一身粗布舊衣,與十日前模樣相差無幾,除了他的眼神。

少年從人群中走來,眼神堅定如劍。潮水般湧浪的人群,在少年經過時都會不自覺的分開一條道來,等少年過去了又重新彙集在一起,而人群卻毫無自知。

待少年走到船前,鄭和已然下了船親自來接送少年。

李二狗與鄭和對視一眼相互點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士兵讓開了攔住的路,李二狗來到了鄭和麵前。

“好劍!”鄭和看著李二狗身後齊肩的行囊,忍不住讚歎了一句。

說是少年的劍,但是那個行囊被一層舊布裹了一圈又一圈讓人看不清其中奧妙,不過,鄭和知道那是劍。

“不負鄭公子之望。我已找到我的劍。”李二狗看著鄭和身上代表著權利的朝服,不為所動,仍舊自顧自的行了一個江湖禮儀道了一聲鄭公子。

鄭和對此毫無在意,臉上欣賞光芒甚至比之前還甚。他淡然一笑,微微側開點身子道了一句:“請。”

二人登船,恰逢吉時。

“永樂紀元,授內承運總指揮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齎捧詔敕(ji peng zhao chi)出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壯我大明神威。今吉時已到,誠護國庇民靈應弘仁普濟天妃之名,特此寶船開洋!”

鄭和鏗鏘有力的宣讀著頌詞,聲音一反溫和的雄壯,灑滿了整個寶船。

“喏!”

其下所有副使、水手、使團員齊齊唱了一聲喏。

“嘿,呀,嚯!”

“嘿,呀,嚯!”

隨著整齊的號子聲起,重達千斤的船錨隨著繳輪啟動,緩緩升起。

看著這比小山一樣的龐然大物開始運作,距離港口甚遠的人們開始沸騰。而鎮守港口計程車兵此時也開始井然有序的上船。

“揚帆!”

唰!唰!唰!

幾聲巨響傳來,數張白色巨大船帆猶如遮天蔽日的烏雲被升了起來。其因動作太過誇張,甚至掀起了一陣旋風。在兩百名舵手的共同努力下,船帆被打至順風的位置。

“啟航!”

最後一句唱響。

海風開始卯足了勁兒。呼呼作響的船帆帶著寶船緩緩啟動,漸漸向遠洋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