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又回來了?”劉東峰迴到家時,老孃正佝僂著身體在菜園裡鋤草。

看到劉東峰提裡提的一袋子海貨,另外還提了半隻豬腳,兩三斤左右的牛肉,排骨也有兩三根,一劉老太臉上多了點笑意,喲上卻埋怨道,“你們船東發的東西已經不少了,都給了這麼多海貨,咋還稱了這麼多肉?”

“是船上剩下來的,出海的時間比預期的要短了將近一半,這些東西剩了不少,船東就直接讓我們分了帶回來。”劉東峰說道,本來他跟範大沖是想著將這些肉食留下來冰好,等下次出海了再吃。

不過第一次出海就剩了一些,當時船上收拾得快,白天回來,凌晨的就出海了,這次要多休息一天,船上這些東西處理起來麻煩一點,也不是沒辦法,繼續冰著就是,但陳洋和陳海沒讓,直接大手一揮,將這些東西都分了。

分回來的東西看著挺多,實際上以海上那種體力勞動,消耗大,真正敞開了也就幾頓的事。不過也不至於全部都吃這些,搭上其他的海鮮,鹹菜,青菜之類的,倒也能吃個幾天,正常配給是按六七天的算,現在才四天出頭就回來了,明天再休息一天,休息的時間稍長,東西放久了味道沒那麼是一回事,陳海兄弟倆手一揮直接分掉也確實大方。

“你之前咋不說,快給阿蘭打電話,她接到你的電話,聽說你要回來之後,去王屠夫那裡稱肉去了。”劉老太提醒道。

“這會估計也來不及了,稱就稱了吧,多出來的你提些回去,跟爸也吃一點,老三家的阿勝,阿鑫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給他們也改善下伙食。”劉東峰說道。

“也行,看樣子你們這次出海收穫又不錯。”劉老太笑道。

老房子是在老三家邊上,不過劉東峰這個老二平時出海多,家裡還三個孩子,單靠二兒媳一個人忙裡忙外,家裡農活都要操持著,經常忙得連軸轉也忙不過來。劉老太時不時會過來幫些忙,她身體不太好,幹不了重活,不過收拾菜園,打理下家務活還能幫些忙。

老大在縣城那邊開了個修理鋪,修理腳踏車,摩托車之類的能養家餬口,沒有太多餘力,逢年過節的會來鄉下。

身邊就老二,老三兩個兒子,一個出海,一個務農偶爾做點小工,鄉下就這麼點門路,哪怕三兒子時常做小工掙點外快,再加上地裡刨食,供兩兒一女上學也供不住,好在三兒媳身體好,家裡家外的活都能張羅,岳丈那邊條件還不錯,心疼這個嫁出來的三兒媳,經常會接濟一點。

就這日子也是不好過。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老三劉東坡家的不僅能吃,還要供三個上學,初中和高中,正是花錢的時候。

相比之下劉東峰討海這麼多年,剛開始日子也苦得緊,後來能開大船,掙錢多了些,但養三個娃日子也緊巴巴的,二兒媳生產的時候落了些舊毛病,身體不太好,還要張羅家裡家外大量的活,要不是她們老倆口時常過來幫襯一點,身體早就徹底垮了。

鄉下人家好過的也不算多。大部份人還不都是這麼挨著,老人是從解放前走過來,什麼苦沒吃過,跟以前比起來,現在也能讓他們知足了。日子不好過,慢慢熬唄,他們是從吃苦的年代過來的,現在的學生也是從小被灌輸吃得苦中苦。

雖然劉老太不怕吃苦,但看到二兒子劉東峰兩次討海回來,臉上多了以前沒有過的笑容,劉老太打心眼底替其高興。

生活似乎也開始在改善,上次提回來了不少海鮮,還分給老兩口和老三家一些,這次劉東峰又帶了這麼多東西回來,劉老太忽然覺得不吃苦似乎更好。

她要求不高,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偶爾能吃頓好的,一家人其樂融融,不用擔心後輩讀書的事,不用操心生病了會讓家裡傾家蕩產。

總體上來看,幾個兒子家裡氣氛都挺和諧,孫兒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