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駕到!”隨著太監尖細的嗓音響起,聞訊趕來的天啟皇帝腳步匆匆,神色間滿是焦急與關切。
他剛剛從御書房中接到訊息,心跳不禁加快,彷彿整個皇宮的陰影都瞬間籠罩在了他的心頭。天啟皇帝年僅16歲,雖貴為九五之尊,但皇位尚且穩固,朝廷鬥爭的洶湧暗流,尤其是與魏忠賢的複雜關係,使得他心中時常充滿著不安與猜忌。
一踏入寢宮,天啟皇帝便快步走向床榻,目光落在張嫣那蒼白的臉龐上,眼中滿是柔情與憐惜。那眼神溫柔得彷彿能滴出水來,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了她。張嫣是他的皇后,也是他心頭的唯一溫暖之所。他輕輕握住她的手,聲音低柔:“嫣兒,讓你受驚了,朕來晚了。”
張嫣微微抬頭,淚光閃爍,彷彿在期待著他的安慰。天啟心中微微一顫,額頭上的冷汗還未消退。“朕定會為你討回公道。”他說得斬釘截鐵,卻又帶著一絲自責與無力。張嫣的安危本該是他這位帝王最重要的責任,如今卻在他的眼皮底下發生了這等刺殺事件,怎能不讓他憤怒與惶恐交織?
就在方才,他還在御書房中批閱奏摺,滿案的文書使他心力交瘁。大明朝的風雨飄搖,尤其是在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激烈對抗,讓這位尚未完全掌握朝局的皇帝時時處在深深的猜忌與緊張中。民生呢?那更是苦不堪言。天災就像惡魔的詛咒,旱災、蝗災如影隨形。
再看外患,後金如同一頭兇猛的惡狼,在東北邊境崛起。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就開始露出它那猙獰的獠牙。努爾哈赤率領著後金軍隊,在遼東大地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遼瀋之戰的勝利讓他們更加狂妄,廣寧等四十餘座城堡紛紛淪陷。
在南方,海盜也如鬼魅般活躍起來,他們像一群貪婪的海盜鳥,襲擊著明朝的海上貿易船隻,沿海地區被攪得雞犬不寧,經濟發展也因此遭受重創。整個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搖搖欲墜,風雨飄搖。而刺殺張嫣的訊息,像一顆引信點燃了他心中的憤怒與恐懼。
“豈有此理!竟敢在朕的皇宮內行刺皇后!”天啟一聽到訊息,猛然從座位上躍起,雙手狠狠拍在龍案上,聲音在靜謐的書房中迴盪,顯得格外刺耳。他臉色鐵青,腦海中迅速翻騰著各種猜測與思緒:這究竟是誰幹的?是那些覬覦皇位的反賊,還是朝中那群心懷不軌的大臣?“會是何人所為?”天啟皇帝在心中急速思索,“皇后才立不久,難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疑惑和擔憂,腦海中快速閃過一個個可能的身影和勢力。
他站在寢宮中,拳頭緊攥,怒火中燒。宮中內鬥不斷,而他身處其中,時常感到孤立無援。尤其是東林黨那些自詡清流的大臣們,他們口口聲聲要為社稷效命,實則暗地裡與魏忠賢分庭抗禮,連皇帝也不能不時刻警惕。天啟帝眼神複雜,腦海中閃過一張張面孔,那些東林黨人、那些勳貴,還有——魏忠賢。
魏忠賢,這位掌控東廠的大太監,是天啟繼位後最大的倚仗,同時也是最大的心腹之患。天啟不止一次懷疑,魏忠賢是不是也在暗中覬覦他的皇位,或者,至少在策劃某些自已不知道的事。而這一次刺殺事件,會不會是魏忠賢的手筆?畢竟,皇后遇刺,宮中的一切動向都繞不開魏忠賢的動廠。
與此同時,東廠的魏忠賢正緊張地端著一杯茶,聽到刺殺皇后的訊息時,他的手一抖,茶水灑在了桌上。他站在廳中,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作為東廠掌控者,宮中每一絲動靜都逃不過他的耳目。然而,張嫣被刺之事卻是他始料未及的。
“是誰敢如此大膽?”魏忠賢的心中也滿是疑問。東林黨一直是他最大的敵人,他們會不會利用這一機會打擊他?魏忠賢皺起了眉頭,內心升騰起一股不安。東林黨與閹黨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稍有不慎,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權勢可能頃刻間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