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鎮,大集,街上人山人海,吆喝聲不絕

街上很久沒這麼熱鬧了,特別是糧店前,圍滿了等著賣糧食的村民,都在等著賣完糧食好去趕大集呢。

為了避免老百姓增產不增收以及不法糧商趁機打壓糧價的傷農行為出現,也是為了多貯存糧食,七連在集上也設了收糧點,價格上跟鎮子外的糧價基本平齊。

這就給鎮上糧商劃了一條線,糧價太低的話他們根本收不到糧食,八路那邊有多少要多少。

整個晉東南整體還是很缺糧的,戰爭年代最缺的資源就是糧食。

柳鎮市場上這點餘糧根本不夠看的,只要買下來,往外面一運,至少幾成的利!

在八路軍這條鯰魚效應下,整個柳鎮的糧價不僅沒有降低,比往年還稍微高了一些,這就是楚雄需要的效果。

他不怕糧商買走糧食,哪怕他們賣給鬼子都不管!

但糧價不能低,柳鎮商業要繁榮,就得遵循市場規律,用市場去調節。

趁著柳鎮今年糧食豐收,七連在老營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同時也放出了一定的銀元,讓市場活躍起來。

老營內繳獲和抄沒了20多萬銀元的錢幣,這對一個小鎮來說是一筆不少的貨幣了。

八路軍透過買糧放出一部分來流通,老百姓透過賣糧獲得一定的貨幣。

有了貨幣的老百姓就會購買生活用品,市場自然就活躍起來了。

所以說貨幣只有流通起來才會有價值,否則就一堆銀疙瘩!

八路軍那點錢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市場活躍起來後,窖藏在大小地主家裡面的銀元也會跟著出來參與市場流通,因為他們需求從商業活動中獲利。

終於輪到高大栓了,他家的小麥成色不錯,被糧店定為了優等,他帶來的238斤麥子賣了6.45元錢,這個價錢比去年還高了一點點,這讓高大栓非常滿意。

農民就怕多收了三五斗,反而少賣出幾毛錢。

八路軍的收農業稅既收貨幣,也收糧食,這樣就杜絕了老百姓交稅還要被糧店盤剝一層。

柳鎮以外,當局收稅只收銀元,這就給了糧商操作的空間。

豐產的時候把糧價壓的很低,而農戶又急著賣糧交稅,只能低價賣給糧商,被他們又盤剝去一大層!

糧食和銀元都收,這就靈活了,大地主糧食多,家裡有銀元,糧價低他們就先囤著,交銀元也方便。

這樣,市場上的銀元就會越來越多,市場就會越盤越活。

高大栓口袋裡有了錢之後,腰桿也挺直了許多。

先是帶狗兒和小花他們去麵攤每個人吃了一大碗羊雜麵,塞飽了肚子,嘴上也吃的油花花的。

接著就給狗兒買了一大串甜蜜蜜的糖葫蘆,正準備離開時看著小花在流口水,想了想也給小花拿了一串,小花的臉上頓時笑開了花。

看著兩個小孩在開心地舔著糖葫蘆,高大栓的心裡也像吃了蜜一樣的甜,這樣的日子,以前是不敢想的!

哄好了娃娃們的嘴自然就要去辦正事了,一家人直奔洋布店而去。

今天洋布店裡的生意非常火爆,擠滿了來挑布的客人,從他們的著裝來看,大部分都是像高大栓一樣的莊稼人。

往年,這裡可不是他們能進的地方,好多人家裡幾兄弟共穿一件衣服,誰出門誰就穿,其他時間、場合都是光屁股。

莊稼人苦啊,所以日子稍微好一點,哪怕一家人少吃一點,也要把衣服先置辦上,華夏的百姓還是知禮儀的!

布店老闆也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就從外地進了不少價格相對低廉的低等布,專門供應給這些農戶,太好的洋布,莊稼人還是捨不得的。

沒進布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