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入調查,暴力拆遷和兩名死者掛上了鉤。

最後同意拆遷的被列為嫌疑人,並進行排查。

另一方面,根據鋸片編號也找到了那出售的地方。

“你們好,我是這家店的老闆?”五金店老闆打著招呼。

“這個編號的鋸片是你這裡出售的?”李慈問道

五金店老闆接過照片仔細打量後說道“沒錯,確實是我這裡出售的”

“你還記得購買的人長什麼樣子?”

五金店老闆低頭回想,片刻後說道“記不太清了,有半個多月了,聽聲音好像是個男人”

“好像是個男人,你怎麼連性別都分不清楚?”

“這不能怪我啊,那天下雨他還穿著雨衣,我連長什麼樣都沒看清楚”五金店老闆解釋道“他說話的時候啊,跟踩著脖子的鴨子叫一樣,難聽的很,我也分不清是男是女,主要現在好多女人也一副煙嗓,真的搞不清楚”

“他大概有多高,你還記得嗎?”

“他低著頭,看不出來多高”

“他當時是掃碼付款還是給的現金?”

“給的現金,不過這錢我也已經花出去了”

“你店裡的監控有用嗎?”李慈抬頭看著那個帶著破損的攝像頭問道。

“應該還能用吧?”五金店老闆不確定道“之前拿東西時不小心碰了一下”

透過調取監控,卻發現6月份之前的畫面是正常的,後面的監控就是一片雪花。

“去調一下外面街道的監控”

好在道路上的監控,拍到一些疑兇的畫面。

6月18日,夜晚下著雨,一個穿雨衣的黑影低頭走到五金店門口,全程低著頭,沒一會拿著鋸片離開。

透過追蹤,發現他一直低頭,直到坐上了一輛黑色無牌的兩廂汽車,後面雨水變大,失去他的蹤影。

李慈看到這一幕,憤怒的拍著桌子,把旁邊的偵察員嚇一大跳,他意識到那不解的眼光,急忙說道“抱歉,十分抱歉”

偵察員也理解,並沒有太過在意,出口問道“那李隊,是否要全市尋找類似的兩廂車?”

“還是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這種汽車滿大街都是,估計你都得傻眼,還是從其他方面進行調查吧,看能不能找到劉大壯之前的小弟”

不多時,李慈得知調查拆遷戶也有一些情況,便回到市局。

一名偵察員過來彙報“李隊,被標記的拆遷戶經過調查,有多人曾和劉大壯發生過矛盾”

“具體是什麼矛盾?”

“主要是被砸窗戶玻璃,門口潑油漆,還有送花圈,以及給汽車輪胎放氣之類的”。

“那有沒有捱過打的?”

“有2個人,他們說自己捱過打,後面才去籤的字,但我們調查後,發現這兩人並沒有作案時間”

李慈揉著腦袋,接過資料翻閱起來,他不敢相信這條線索好像是又斷了。

被標記出來的人都是簽字較晚,家中有著重大變故,在調查中,發現和劉大壯有著一些矛盾。

他們提及當年的事情就氣不打一處來,但想到蹭蹭漲的房價,又感謝劉大壯當年的騷擾,讓他們不知不覺賺上一筆。

這也就說明,他們沒有殺劉大壯和賈仁德的動機,而對這26人的行程確認,都沒有作案時間。

李慈並沒有放棄對暴力拆遷這條線索的調查。

加上記者韓文亮透露出的資訊,對最後簽字的釘子戶,進行一系列的調查。

新的調查方向,讓每位偵察員忙的不可開交,喝水吃飯都已經成為極度奢侈的事情。

每個人都頂著熊貓眼,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持續走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