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寧安上小學和寧安安上幼兒園,新房子蓋好之前,寧安一家住在姥爺家的邊上。寧安的生活離開了爺爺奶奶,靠近了姥姥姥爺。

而且,苦十倍百倍的練武生涯開始了,因為這個,安安小丫頭差點把斐黎的鬍子都薅下來,更是好多天沒有理斐黎一句。

寧安初中和朋友學過雙節棍,當時朋友告訴他說第一課老師教他們的是捱打,用雙節棍打在身上。寧安沒想到自己的第一課也是捱打,而且是真的打啊,全身都沒有放過。

斐黎美其名曰錘鍊,寧安懷疑他當年就是這麼被打出來的,現在報復到自己身上。寧安被打的老慘了。心疼的寧安安都掉眼淚。

每次打完都要泡藥浴,寧安還以為小說是虛構的,但是寧安確實每天都在泡草藥和喝中藥,泡的草藥沒有什麼鍛體那麼神奇的功效,作用是活血化瘀,舒緩疲勞的。而喝的就是小補藥了,因為運動量真的很大。

雖然很苦,但是寧安也沒有放棄,一個是自己答應了,還有就是師父確實是盡心盡力。都說窮文富武,這些草藥,師父雖然從來沒有說過,但是想來不是什麼小開銷。

師父的理念是練武練筋骨氣,每天天不亮,寧安就會起床去跑步。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因為寧安都開始學氣功了,沒有那麼玄乎,但是卻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呼吸法,剛開始維持起來很難受,但是慢慢習慣了以後反而感覺很舒服。具體有什麼作用,師父說這是要日積月累才見效果的。

每天早上五公里,之後開筋,這倒是不難,在武術班已經開過了,再來無非是疼一點罷了。然後是枯燥無味的樁功,練下盤的,這個最累最熬人。寧安每天必須練夠4個小時。

師父說這是一切的基礎,他當年甚至一天要練六個小時。這時候為了轉移注意力,,讓時間快一點,他就在面前放上醫書開始背雜亂的中藥名字性狀,藥性藥理。這個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很有用,但是時間更難熬了,不光身體受累,腦子也要受累。

沒辦法他不是神童,想要學習醫術也要下苦功夫。田姨震驚寧安的毅力,居然把三本書都背過了。於是也就開始教他醫術,每週4個小時。

前期還是要多背書來打基礎的。但是寧安沒想到師父可以給他開小灶,師父會一點藥理,而且對骨骼,經絡穴位確實十分了解,不過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最有效打倒對手。所以學醫的路上師父也幫了他很多。

姥爺家也是小院子,但是種了好多葡萄,葡萄藤爬滿架子,形成一個天然涼棚,姥爺白天喜歡在下面乘涼,和斐黎聊天。

姥姥喜歡忙著家務事,心疼練武的寧安累不累,總是給他準備好不涼不燙的涼白開,時不時還有水果和小吃。寧安不太喜歡葡萄,因為吃起來有些麻煩,還有些會很酸。

姥姥知道孩子愛吃西瓜,總是費力提回來一個,一半切好誰想吃誰吃,一半寧安拿一個勺子挖著吃。看著寧安吃著開心比自己吃了還要高興。

吃完晚飯姥爺喜歡去找他的朋友們,一堆老人聚在一起,有下棋的,別人就簡單聊聊天。電視寧安可以支配一天,但是晚上姥爺會看新聞聯播,每天不落。而姥爺家裡訂著報紙,厚厚的一摞一摞的,按天數碼好。小時候不瞭解,只是以為姥爺喜歡新聞,大了才瞭解一些。

姥爺沒有任何架子,生活的也很平凡,上輩子寧安一直以為姥爺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老人,知道姥爺的傳奇人生還是老人去世以後守夜時候,安舒慢慢回憶告訴他的。葬禮上來了很多人,穿的十分正式,匆匆忙忙但是沒人敷衍,認認真真的三鞠躬,安慰姥爺家人,然後匆匆離開。

姥爺是肝癌走的,這是個特別折磨人的病。會有劇痛,聽說可以把人生生疼死。但是姥爺從來沒有在人前表現的難受過,他只是接受著治療,每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