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清一行人回到老家,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直到村裡人發現李家大宅,燈火通明,人影湧動,這才意識到李家大宅的主人回來了。

其實,早在碧雲帶人回來收拾屋子,村民們就有所猜測。

但他們在李家大宅外面觀望了好幾天,都沒見正主回來,就慢慢的散了。

對李家大宅的關注也少了。

不過,好歹也是他們村子裡最貴重的人家,總有人時不時的關注著。

這不,一有不一樣的動靜,就被村裡人發現了。

其實不光是村裡人關注著,就連鎮上、縣裡,甚至是郡城裡,也多的是人家關注著李家村,李家大宅的動靜。

不管怎麼說,這李家村都是祁安王的故鄉,是他誕生之地,也是他爹孃的埋骨之地。

大祁上上下下不管有沒有點門道的,都知道咱們王爺是個重情重義的。

早先就傳出王爺五十歲會致仕,原來他們對於此等流言還嗤之以鼻。

直到報紙上真的報道了後,他們才相信,王爺是真的五十歲就退休了。

白馬郡的那些個大戶人家,知道王爺致仕的訊息後,都派人時刻注意著李家村李家大宅的動向。

他們始終堅信,王爺肯定會回老家的。

不說其他,王爺肯定會回來祭拜他的爹孃。

這邊李家大宅剛有動靜,鎮上的客棧就已經住滿了。

超一品親王,誰不想到跟前去套套近乎!

李延清絲毫不知道外面那些人,正因為他的歸來,而躁動著。

他這會兒正在和雲芊,哥哥嫂嫂親點為李父李母準備的祭品。

他們等會兒要上山祭拜李父李母。

李父李母的墳墓在一座風景秀麗的山上,早在李延清考上狀元的時候,就派人回來改建過。

後來,他受封成為王爺,又派人回來擴建過。

原來那兩個簡陋的小土堆,已經變成了豪華大別墅。

就連周圍都種了一大片,李父李母生前最喜歡的花。

村裡人會定期上山為李父李母打掃‘別墅’,打理花叢。

李延清很是感恩村裡人的付出,早些年為村裡買了一千畝上好的田地,充作了族田。

還為村裡修建了村學,田裡的產出就用來維持村學的日常開銷。

不管是村子裡的孩子,還是其他村子裡的孩子,只要想讀書,都可以到村學來。

只是外村的孩子來讀書,在花費上要比李家村的孩子多一些而已。

但相比其他地方,李家村的村學可要便宜不少。

李家村附近的村子,有些閒錢的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到村學,讓孩子學上一兩年字。

就算不走科舉為官的路,但讀書識字的人,在外找工都容易些。

尤其是李家村的人,出去找工作,只要聽說他們是李家村的,有時候工錢都要比其他人高一些。

當然,李家村的人也頗為愛惜李延清的羽毛,從不在外給李延清招黑,做有損李延清名譽的事。

他們想的很明白,也懂得感恩。

李家村的村民有這個覺悟,也離不開李家村村長深明大義、耳提面命的教導。

李家村和李延清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要是李延清不好了,他們也不會好過的。

畢竟,往上數幾輩兒,他們是一個祖宗,反正出不了九族的範圍。

李延清帶著一家人去了山上,路過村子的時候,這下村裡人是切切實實的看見,他們村出去的王爺了。

李延清也沒什麼架子,微笑著和村民們打招呼。

尤其是一些老人,他還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