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清示意門外的人,把調查結果拿進來,接過來看了看。
他手裡的這一份結果已經是整理好的,按照他吩咐的,沒有發現相關情況的班級,放在最下面。
有相關情況的班級按程度的輕重,依次排列。擺在他面前最上面的這一份,算是相同情況里程度最輕的。
李延清數了數,發現較輕程度的有六個班,中等程度的有七個班,達到嚴重程度的居然有15個班。
而且這還是小學裡的情況,再看看中學部的。
直接超過一半的班級都達到了,他設定的嚴重程度的標準。
在這樣的重壓下,學生們哪裡有那麼好的精力?既要完成如此厚重的作業,白天還要集中精力上課。
就算是個成年人,恐怕也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更何況他們也只不過是十幾歲的少年。
這些老師們,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以增加學生的壓力來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方法,他是極其不贊同的。
“知道我手裡的這是什麼嗎?這是本官設定的問卷調查,用來調查各班級作業的佈置情況的。
你猜猜,調查結果是怎麼樣的呢?我今天為什麼又要特地開這個會,來講這個事情呢?不知道在座的諸位老師,有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李延清的表情很嚴肅,說話的聲音更是冰冷無情。
“我想在座的老師們應該明白這個問題,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必須要具有合理性。
學生作業的合理性可以理解為作業合情合理,即不僅契合學生成長的特徵,遵循教育規律,且合乎主體利益,可促實進學生成長和個性化發展。
學生作業在邏輯層面的合理性包括教育、教學、學習形式、學生成長等方面。
首先是合乎教育邏輯,即符合教育的規律、原理和規則。作業是教育體系的構成部分,作業要讓學生樂意接受和完成,並在作業實踐中獲得愉悅於教師的感受。
不僅如此,教育還要遵循認知規律,學生作業准以評的難度、數量和內容結構都要按照認知發展規律來架構並有序推進。
其次是合乎教學邏輯。作業是教學的補充,教師要透過作業達成讓學生記憶、鞏固、查詢不足業設的目的。
教學情況是教師佈置作業的直接前提,教學和到政作業要一體化,教師所設計的作業要呼應教學,做到和須從教學邏輯上的統一。
再次是合乎學習邏輯。學生完成作業確實是特殊的學習活動,自然要符合學習規律。
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性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學生的作業要符合學習的邏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最後是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即學生作業要符合學生個體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成合乎長需要,所有的作業要圍繞學生成長來設計和取捨,要學生作和學生的成長需求在總體上保持一致。
另外,從實踐層面的合理化來說,第一,作業內容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
第二,作業要符合現實環境標指向條件。
學生完成不同作業需要的條件不培訓壓同,教師所佈置的作業應符合現實環境條件,確保學生社會競有條件完成作業。
第三,符合現實教育原則。如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只有切教師在佈置學生作業時,必須要從作業的數量、內容等到充分方面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並以學生髮展為作業設能讓教計的起點。
而不是一味的給學生布置許多的作業,我不知道在座的某些老師實行這樣的政策多久了。
我就想問一問實行該政策的老師,難道上課的時候都沒有發現學生無精打采的嗎?
學生上課沒有精神,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