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的神色,也在這個聆聽的過程裡一點點改變:
剛開始是放鬆地靠著沙發,唇邊有笑;
慢慢的,他的後背坐直了,笑容也消失了;
隨後,他的身子前傾,眼睛一眨不眨的格外凝重,生怕錯過祝聞的關鍵字眼;
……在這個過程中,蔡教授偶爾還會提出一些想法,這些祝聞都耐心解答了。
比如——
蔡教授一臉鄭重:
“你覺得計算機會在未來戰爭裡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祝聞緩緩答道:
“當然,當計算機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可以用它來輔助做重要的戰場決策,像是用計算機對海量的戰場資訊程序分析,這樣的話,指揮員就可以不用侷限於傳統的戰場前沿,而是透過智慧系統遠端操控,實現跨平臺、跨域的作戰指揮。”
“你是說……人工智慧?”
“看來老師也聽說過人工智慧。是的,這個概念是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他們認為可以用機器模仿人類學習和其他智慧行為。這種概念相對比較基礎,而在我看來,人工智慧技術在未來將會滲透到戰場的方方面面,透過網路和各類感測器實現對戰場大資料的實時自動採集、儲存、處理和傳輸,為資訊化作戰提供重要保證,以實現全域覆蓋、多元融合、實時處理和資訊共享……”
“那無人作戰系統呢?是不是像蜂群、狼群一樣?”
“嗯,我認為無人作戰系統才是未來資訊化戰場的主要力量,除了像老師說的蜂群,水中還有魚群,陸上則有狼群,以無人系統為基礎,協同自主作戰,透過資訊的實時互動、動態自主組合、叢集協同突防等方式完成高校飽和攻擊。”
“這樣的話,我們的戰士豈不是會安全許多?”
“這是肯定的,無人作戰機器可以讓戰士隱於幕後,減少人員的傷亡。”
“那你有想過,會花多少錢嗎?這些……這些都是外匯啊!”
“老師,我們現在很窮,不代表以後都會窮。我相信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國力也會越來越強盛。到時候,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
“我當然知道……如果可以,誰願意用士兵的生命來換取勝利呢?”
蔡教授隱隱出神、思緒陳雜萬分。
他這些年拼了命一樣的努力研究洲際導彈是為了什麼?
洲際導彈是大國博弈的重要工具,具有極大的戰略威懾意義。
畢竟一個國家研究出核武器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具備將核武器投射出去的能力!
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本土遭到攻擊後,擁有第二次反擊的能力!
如此,才敢讓其他列強有所忌憚,不敢動手!
洲際導彈的意義便在於此!
所以,當祖國擁有強大的洲際導彈時,祖國士兵才會有底氣,不至於平白丟了性命!
這也是蔡教授畢生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