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省廳的醫用冰櫃專案,製冷研究院大半年來也只接了一個藥品企業的恆溫恆溼冷庫專案。

醫用冰櫃正處於最後的除錯階段,這個冷庫專案無縫銜接,怎麼看這製冷研究院的第一年都與食品冷鏈無關了。

這個冷庫專案是達業集團介紹而來,黎舟要為這家企業定製智慧管理和作業系統,更早了解到恆溫恆溼庫的立項,便詢問製冷研究院有無意向。

面對這樣一個大課題,院內的人一致認為欒平欣是不可能接的,它和做哪一個系統的冷鏈無關,而是涉及到一個價效比的問題。

不誇張地說,醫藥冷鏈屬於行業的金字塔尖,相比醫藥冷庫,果蔬庫無疑是粗放的,醫藥冷鏈聚合著很多行業的精尖技術。

製冷研究院乃是企業,大家都是要靠業務靠單量吃飯的,醫用冰櫃已經拖了半年,真要做起這個恆溫恆溼庫,技術上的問題不知道要讓這些技術人員苦研多久。

在人們看來,涉足這樣的專案已經背離了研究院的初衷。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可理解的是,欒平欣不僅接了這個大工程,還抽調了少部分人跟進醫用冰櫃,其餘人手全部投入到冷庫技術。

而她在會議上的要求,更是讓人們壓力重重。

“我們的目標是把庫內溫度全年控制在,溼度恆定在55%-65%之間。

我們的重點工作,首先是與企業匹配的恆溫恆溼機組,其次是乙二醇載冷劑的冷量儲存,最後是送氣孔和排風管道的具體數值方案.”

欒平欣說得井井有條,大家聽著卻愈發頭大,她要求的這個數值太誇張了些,對比一下國家法規規定的數值便知道了,溫度2-8c、溼度45%-75%,即是藥品恆溫恆溼冷庫的規定數值。

只允許1c的溫度波動、10%的溼度變化,這無疑是極致的恆溫恆溼庫,若能成功絕然是業內的先進水平。

本質上,這個課題是製冷裝置冷卻方式的區別,在食品冷庫領域,用的幾乎都是直接供冷,也就是說利用蒸發器直接向庫內輸送冷氣,冷卻速度快、系統也相對簡單。

但藥品行業的特殊性以及全國各地的溫度溼度差異,防黴防潮防菌防乾燥防靜電,藥品的儲藏質量和安全一直都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所以它不能用簡單的直接供冷,那也不是實現恆溫的手段。

這就必須提到製冷裝置的另一種冷卻方式,也就是間接冷卻,透過中間介質進行散熱,在蒸發器內先讓載冷劑冷卻,像鹽水、乙二醇,而後再以水冷的方式輸入冷庫。

做個比喻的話,一個是拳頭打人,一個是手掌撫摸,以此才能實現真正的恆溫,中央空調亦是這個原理。

此間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

所以,這值得嗎?

製冷研究院不僅違背了市場對它的期待,連內部的人也覺得路走偏了。

在場的都是技術人員,望著沉默的景象,欒平欣卻對人們毫無疏解之意,“這個專案希望大家全力以赴,而且,要一心一意.”

一心一意這四字,放在此時有些寶貴,製冷研究院不是一個獨立的洞天,外界的聲音每天都會傳進來。

尤其近日來,“放著現錢不賺的悶葫蘆”,這樣的話都湧現出來。

人們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強大的拜冷集團已經提出和製冷研究院繼續合作正陽專案,這件遲滯又遲滯的事,好不容易又提上日程。

這項壓縮機工程一旦成功,才是對製冷研究院全方位的提振,別的不說,單是拜冷單獨出資、收益分成這樣的條款,就根本容不得人搖起頭來。

但誰也猜不透這位欒主任的想法,她就像做醫用冷櫃做得著魔了一般,省廳那邊充其量只是個研發資金,根本沒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