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怪我們,成天佈局企業戰略,光打雷不下雨!雲城的事不能提,一旦提了三合就會認為我們處處都要起轉運中心,企業不建分廠,只靠冷鏈合作商全國跑,我們會被累死!”
“楚總,三合是我們的大客戶,雲城的事捂是捂不住的,與其日後說我們遮掩渠道,為何不大大方方提出來。
就算他們不建分廠,讓三合的肉走出去,那也是一份新的合同.”
“遮掩又如何?同興沒有義務向他們兜個底朝天!”
“你為何就抓住遮掩不放了?我說的重點是這裡嗎?”
胡殊同一語不發,很快兩個人也都不說話了,不知從何時起這會上變得越來越衝了。
蘇幕是務實者,注重步履堅穩才有通達,但楚立河,很難讓人有一個準確的標籤。
其實標籤並不重要,只需知道這眼前人的思量百轉千回、不一而品,總之是和大學生三個字徹底無關了。
說起三合來,胡殊同也是頭大,包曉揚口口聲聲的戰略佈局至今沒有一個準信。
楚立河說得沒錯,靠合作商跑全國是不現實的,蘇幕的訴求也並非沒有意義,我們不可能替代分廠,但由此也能讓我們獲益更多。
片刻之後,楚立河又道:“胡總,雲城本身才是我們的大事,至於和合作商的配合都是後面的事。
我認為這件事應該馬上推進,成立雲城業務組,專門負責和明赫集團的對接.”
蘇幕也點起頭來,“合作建立這樣規模的轉運庫,我們應該早做安排.”
“這個業務組,誰來牽頭你們有想法嗎?”
胡殊同問道。
蘇幕剛一遲疑,楚立河忙道:“胡總覺得袁風這個人怎麼樣?”
袁風此人,胡殊同是知道的,他是胡運同同院的學長,業務能力不俗,來同興雖然只有兩年,但已擔下同興和三大水產市場的業務往來。
胡殊同看了一眼蘇幕,蘇幕神色如常,看向胡殊同的時候則說起來另外一件事,“胡總,我們和青緣的合同已經到期,接下來還要不要再做推進?”
正常而言,蘇幕是不會問出這樣話的,合同到期當然是商談新一輪的合作了,之所以這樣問,實乃青緣近年來的勢頭讓人不知如何捉摸。
果不其然,胡殊同搖起頭來,“暫時不必了.”
說起來那還是05年年初的事,那是同興最艱難的時候,剛和本地菜商鬧了一場,業務上也只有剛剛上路的蔬菜。
就是在這個時候,同興迎來了第一個大客戶,那就是青緣。
猶記那時,姜志鵬帶著大隊人馬來同興開會,道明同興區位之利好,鐳射筆在地圖上掃過雙方合作的光輝前景。
姜志鵬說得句句在理,貨從同興向市內走,一趟頂三趟,合作也就這樣開展起來。
胡殊同心知,姜志鵬在那個時候大張旗鼓與同興合作,有很大的關係情分,不只是一筆單子也希望產生一些帶動。
胡殊同曾深信,同興會陪著青緣走向更遠,無論省內省外,同興的規劃佈局永遠不會忘掉青緣。
然而走著走著,他們二人的路變得很難攏到一處了。
直觀地說,青緣已經不需要同興大規模的雪糕倉儲運送了。
青緣在轉型,而今看上去已經轉型完畢,嬰幼兒奶粉成為青緣的主要業務。
而且今年的奶粉行情煞是驚人,因為奶源供應沒有及時擴大,導致奶粉價格一路攀高。
青緣的貨根本不存在中轉遲滯,各地的經銷商上門來青緣取貨,級級快速分撥。
這是乳製品行業從未有過的春天,大大小小的乳品企業紅著眼睛搶佔瓜分市場,這裡面的溢價空間豈是雪糕酸奶可以比擬的。